不知道为什么,潘凤总觉得曹仁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远不像夏侯惇那么坦诚,别看曹仁不过只比华雄大一岁,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股沉静,根本不是华雄所能比拟的。
这家伙,好像很有心机的样子。
真累,要是不知道这些人的未来多好!
观察这些未来的英雄们的表现都成了潘凤的日常习惯,曹仁的表现同样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正是因为知道他们的未来,所以潘凤总是不由自主地就会观察着他们现在的表现,然后试图去将这些人的表现和自己知道的那些做出对比。
当众人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曹操、董卓等人终于走出帐外,两人相互客客气气地告别之后,各自领着手下离开了皇甫嵩的大营。
“回去之后准备一下,明日我军出营搦战。”
等离开了皇甫嵩的大营之后,曹操才沉着脸冒出一句,言语间颇是有些怒气,要说曹操刚刚风尘仆仆地抵达陈仓,第二天就要出门挑战,去承担调剂战场气氛的人物,这的确有些不近人情。
原来,因为陈仓守军一直处于被敌军压着打的状态,以前又是一连串的失败,守军的士气已经是相当的低落,现在一下子增加两千余名精锐骑兵,所以皇甫嵩决定让曹操率军出营去挑战一下。
这种形式的作战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很流行,当交战双方陷入对峙的时候,随着对峙时间的延长,双方都面临着士气不断下降的问题。
就像后世的襄阳围困战,围到最后两边都已经开始生孩子种地了,战争的节奏被破坏的干干净净。
所以,交战双方时不时地会派出一些小部队出去打上一场,就当给双方数万大军来一场娱乐表演了,让他们不要忘了这是战争时代。
后世的热兵器时代也是如此,对峙双方也需要时不时地对敌军阵地炮击一顿,虽然死不了几个人,但是至少提醒了士兵们这是打仗,别特么一天天闲着没事干。
默契性停战
这并不是玩笑话,后来就有著名的将军到达前线巡视一番之后,得出了“好像签订了和平协议”这样的结论。
不过这种形式的战斗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直接被敌军踏破营寨被迫撤退的战例也不罕见,三国时期就有吕布闲着没事就冲黑山军营寨,最后迫使张燕退回太原的战例。
要是说这种小规模战斗决定历史走向的巅峰对决,当属唐代大将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
当突厥军小部队出来挑战时,薛仁贵单挑数十人,三箭射死敌军三员大将,然后趁乱挥军掩杀,数万敌军战败投降,薛仁贵下令全部坑杀,从此回纥九姓突厥彻底衰落,杭爱山至今还有当年薛仁贵坑杀降卒的遗迹。
出营挑战一下没有问题,可是那些一直养精蓄锐的部下不用,偏偏让刚刚到来还没有休整的羽林骑前去挑战,这多少有点欺生的意思,所以让曹操有些愤怒。
“骑都尉,左车骑为何让我等前去?董卓、孙坚不也来了吗?干嘛不让他们去?”
夏侯惇也是愤愤不平,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董卓桀骜不驯,以前司空张温在时就屡屡不听号令,皇甫嵩似乎也对他颇为迁就,孙坚所部都是步卒,所以最后还是让我等前去。”
“全军都去?”
“对,全军都去,不过孙坚特意向左车骑举荐一人,说此人勇猛无比,可领兵去敌军营前挑战,其他人在后方压阵,左车骑已经欣然同意。”
我x你娘!
潘凤听了心中怒骂,孙坚就认识自己和曹操,身为主将的曹操不可能排在队伍第一个,他举荐的人除了自己还有谁!
不过骂归骂,潘凤知道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躲不去了,皇甫嵩这次是持节钺的带军将领,自己要是敢违抗他的军令,他真能把自己直接剁了。
夏侯惇和曹仁也听出了曹操的画外之意,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潘凤,却见潘凤傲然一笑:
“那我明天就第一个上去就是了,骑都尉打算明天挑战谁的营寨?”
“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