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当兵还要懂读书,连高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自己就不认识太多的字,虽然他一向尊重读书人,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大头兵还要认字。
蔡典又给他们算账,说现在是二百人,但是几年之后军队扩充到十万人之时,每个人都要带领五百人,都是掌管一曲的军侯,一旦战线拉长到几百里,只凭口口相传如何能够准确传达军令!
用了差不多大半天时间终于说服了吕布和高顺,争取到了按自己的想法建设了三国时期的第一所军校“陷阵讲武堂”的授权!
第一步就是要摸清楚到底这些并州旧骑的名单,又用了大概十天的时间,他深入到军中一个一个和每个士卒聊天谈话,了解大家的想法。
在了解中他发现目前虽然士卒还能齐心,但是有着几个大问题,第一就是对于前途的问题,大家从并州跟着吕布出来,结果自己的主子先杀了老上级丁原跟了董卓,接着又杀了董卓拥护汉室,拥护汉室没几天就蹿寿春奔河内如丧家之犬。
第二个就是领导序列的问题,吕布帐下除了高顺外现有八员猛将,史称八健将,分别为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但是彼此之间并无节制,往往凭私人关系组队出战,就连高于八健将的高顺也很难节制他们,出现分歧往往只有吕布亲自出马才能摆平。
第三就是人力资源和战争资源的问题,由于张杨奉行墙头草的政策,本着谁也不得罪的初心同四方人士交好,但是也就缺乏了战略增长空间,这让急于扩充自己势力的八健将格外恼火,甚至开始有人心有二意。
三个问题的关键就是第一个问题,如果解决了前途问题,那么后面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前途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吕布前期的行为合法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蔡典的能力,所以他回家求助自己的媳妇蔡文姬,让文姬从史书和其他经典中找到变换三次阵营并最终取得大成功之人。
结果找了一圈还真找到了两个个,分别是兵仙韩信和兵家四圣之一的亚圣吴起,韩信初始作为秦国子民,后投霸王,最后又奔赴汉中王刘邦,终于助大汉击败西楚霸王和各路诸侯,完成兴汉四百年之事业;亚圣吴起则更如同开挂一般,入鲁则鲁胜,入魏则夺秦国河西之地,入楚则楚兴。
不过蔡典始终不够满意,因为这两个人最后结局都不是很好,可以说都没有善终,所以拿这两个人来举例子还真是有些不舒服。
文姬听到这里后拿竹简扔了蔡典一身,说那你自己去找吧,我在河内这座知识的荒漠中好容易从可以拿到的一些书籍中找到了这么两个人,还都被你否了!太打击人了!
没有办法,蔡典只好重新规划论据了,韩信吴起以后可以拿来在其他场合使用,但是第一炮必须用绝对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大家。就在这时,贞姬跑到两人身旁提醒道:“吾听闻长安之乱当夜,司徒王允带着圣天子困守青琐门,温侯不顾家人舍妻弃女前去援救,怎奈那王允固执不肯离去。此番行为,岂不是大汉朝的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