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对坐无言(1 / 2)

洗象池。</p>

若是白日里便会是白云缥缈,古木参天。</p>

现在已经到了秋天了,加上正是寂静的夜。</p>

万籁寂静,一轮朗月高照,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p>

这入夜的洗象池在这月半十六日的时候,便是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优美。这美景也便叫做象池夜月。</p>

此处还有一个别名唤坐初喜亭,原来的意思多是游客到了此处一位快到顶了,心中欢喜。</p>

时常这地方还会跑来一群猴子,成群结队的出没,向这敬香的香客索要吃食,而且多是老猴子在前,那态度可谓是不卑不亢,大有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材。</p>

这材必然不是钱财,而是食材。</p>

时间久了香客被拦路的多了自然也就精明了,虽是来礼佛但是被猴群打家劫舍一般的对待还是有些不好受的,有经验的香客多是食物和竹子材质的行山杖皆是备的足足的,两手准备有备无患嘛!当然多数都取得通行资格的,要是实在是遇到泼皮的猴头,那行山杖立马就变作</p>

护身的依仗了。</p>

当然也有心慈手软的香客曾经那行山杖都被猴头拿去,被反过来暴打一顿的也是有的。便被添做游客登山的笑料了。</p>

下午遇到过好几群猴子,都被随遇和子明还有牛余德喂得饱饱的,最后还有一只小猴子跳到三人围坐的石桌上待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被母猴拧住脖颈带走,大有有奶便是娘的架势。</p>

都言人心不古,有钱便是爹,猴心也不古,有奶便是娘。</p>

殊不知人心猴心原本也这样了。</p>

没有道德标准的自我约束的时候皆是存心而行,是不是戕害了他人,只怕也未知之。</p>

敦煌君是月上了梢头的时候来到洗象池的,见得这儿的月色,皮带在枝干挺拔矫健的杉树丛,和太湖边柳稍儿的月色大大的不一样。</p>

月色本属阴柔,但是待了这里月色却是带有几分刚强。</p>

猴群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上千年,何人厮混的够熟了,能做到见人不惊,与人相亲,有时候还共赏这象池夜月,不时发出唏嘘之声,便又成了这洗象池一道别样美景“猿啸月明”。</p>

敦煌君没有去随遇几人身处的石桌边就座,而是不知何时又换回了那一身紫衣。</p>

严格来说应算作蓝色,却是不知是那位绣娘手工精巧,在那蓝色绸上绣上紫色云纹,反而多数人看上去便觉得这是一身紫衣。</p>

清风明月夜,夜下有人长相思。</p>

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内心的不纯粹。此刻的敦煌君看上去不怎么快乐,应该是心思不纯粹吧!</p>

寂静的夜,石桌边的几人皆是没有说话,牛余德忍不住的用那羊皮袄擦拭手中的鱼龙镯,是不是对着随遇和子明挤眉弄眼。</p>

两小最近相处的久了,自然也把这位牛老的脾气摸透了,就是好奇的要死又不敢开口。</p>

慕容子明这雷云时不时罩顶,那有心思陪他一起好奇心。</p>

随遇就更加不敢了,只是遥遥瞧见那位圣座大人阴天子不知何时慢慢踏步而来,急忙站起身让座见礼。却是慕容子明也起身的时候,阴天子摆了摆手。</p>

两个本来就想看厌烦的人自然就更不会打招呼了。</p>

敦煌君这会儿却是站到了洗象池边,离那有座的凉亭不远。</p>

阴天子瞧了一眼也没打算说话,反而是朝着以后的魔宗首徒慕容子明努努嘴,小声说了一句:“以后遇到你师叔御神机多的远一些,他给的东西也不要随便接,吃喝之物就更不要接了,记住了,就是打死都别吃,除非是到了立马死和慢慢死二选一的时候。”</p>

刚刚说完却是见得一袭青衫,头上依旧那一根青色头带,手中持碧箫的人出现了。</p>

脸上的那一抹面具却是换做了九曲青铜牛角面具。</p>

这会儿遇到几个青石板,正在哪里一跳一跳的玩的正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