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吕德品接触下来,发现此人除了会吹箫,其他杂学基本不会。这种人就是被《四书五经》读坏了脑子。难怪吕德品当讼师这么失败,根本不懂世俗社会,律狱不是光凭会背,就站住脚了。条例是死的,人是活的。绍兴师爷能把用刀杀人,改成甩·刀杀人。能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吕德品教儿童启蒙可以。哎!就让他收罗来的第一个秀才,骨头埋在他家篱笆墙边上,让后人缅怀。
高二郎给弟弟妹妹买了好多东西,终于看见他喜欢逛的地方,《朵云轩》是家书店,里面还买文房四宝等物品,二楼专门出售古玩字画,一些秀才的作品也在此出售。这是城里最有名一间书店,靠山是县丞张邦初。听说老板是张邦初亲戚,不过,高二郎不太相信,这只是一种双方达成的默契。
苏思思带着高七郎、高八妹去对面酒楼,高二郎与吕德品进入朵云轩。高二郎先翻旧书摊,能淘便宜货,节约是种美德。那些文人写的乱七八糟的话儿本,一本也不放过。
吕德品问道:“二郎,你还看这种书啊?”
“随便翻翻,吕先生别小看这种书,以后皆是孤本。我会收藏满屋子的书,做一个大收藏阁楼。贵的书,我不收藏,专门收藏这些奇奇怪怪的书。”
高二郎没那么多闲钱,只做喜欢做的事,专门收集话儿本。在别人看来是浪费,而他认为是种情趣。可惜明朝还没出现小人书,要不,闲钱全用来买小人书了。
“二郎,借二十两银子,我看中一块砚台。”
高二郎翻了翻白眼,店老板正看着他呢!
“我就带了三十两,还要吃饭呢。吕先生,我的钱可不是抢来的,是用命换来的。”
高二郎把三十两银子全放在桌上,明制一斤十六两,三十两银子快要二斤重,好大一堆银饼。
“嗯,我会还给你的。”
吕德品觉得自己亏死了,没去牛头寨,错过了大笔赏银。就用借的方式补回来,算准了高二郎不会讨要欠银。吕德品很快花完了三十两银子,拿着一个价值三十两的包裹,滋溜一声,溜出了朵云轩,心里偷着乐。
高二郎就像老鼠掉入米缸里,动不了了。旧书买了五十斤,才花了一两银子。又买了些笔墨纸砚,各种颜料,花了五两银子。就看那些新书,拿了一,先看价格,皱了皱眉头,又把书放回去了。一套线装《三国演义》竟要八百文,抢钱啊!
“张掌柜,可不可以便宜点?”
“高副巡检,这是书店,不二价。不过,你买了这么多东西,我可以送给你。”
掌柜张涛言语中带着你看着办,又透着商人的圆滑。高二郎道:“搁一块吧,待会儿,一起算账。”
高二郎看了看几本古代兵书,不感兴趣,兵书上理论的知识,太空洞了。
“张掌柜,给我搞四,俞大猷的《武经》、《剑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我愿意花高价,能办到吗?”
“嗯,皆是几十年前的书了,市面上看不见了。我替你想想办法?”
掌柜张涛用毛笔记下了四的名字,后面还画了个圈,写下“高二”。客人常有这种需求。这四算不上古代书籍,市面上还能收罗得到。
“张掌柜若找到《武经》、《剑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我不会忘记你的。有就给我送到巡检司。俞大猷的《武经》、《剑经》这两,我可以出天价。”
高二郎抱有极大的期盼,特别是俞大猷的《武经》、《剑经》,后世已经失传。到了明朝中叶,少林寺棍法早已失传。后世的少林寺棍法,是有俞大猷重新编撰,传授给了少林寺武僧。俞大猷还是剑法大师,登峰造极境界,打遍天下无敌手。俞大猷真的写了两本武林秘籍,可惜武林中人没文化,没把《武经》、《剑经》当成传家宝。
张涛精神为之一振,心里有些底气,“我尽最大努力,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帮你找到《武经》、《剑经》。”
“嗯,好好努力,一个县城能有多大出息,以后把朵云轩开到北京。”
高二郎又买了十五,便跑到楼上,看古董字画了。张涛跟在高二郎身后,开始介绍好玩意。高二郎不胜其烦,就买了三块玉环,回去之后,送给弟弟妹妹,还有小侄女。
张涛这种商人,看人一看一个准,看见高二郎耳根子软,便锲而不舍,推销起朵云轩的镇店之宝。
高二郎果真入局,买了一块价值一百两的徽州端砚。
张涛表现出难以割舍的表情,镇店之宝出售,是在挖他心头肉啊!
这让前世有过横店临时演员经历的高二郎,深深感觉到这笔买卖值了!
一两端砚一两金,这块徽州端砚二斤重,只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