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里的扁舟(1 / 1)

那不是清澈的双眸

也不是人海中一个美丽的邂逅

只是还未染指夕阳里的金柳

和晚风吹来的褶皱

一叶扁舟

竟在我不经意的余光里停留

泛在驱赶着云群的水面

安静的

似乎皱了皱眉头

在白云还未化妆成晚霞的时候

在落日停顿在熙攘的十字路口

我踟蹰许久

或许是因为美不胜收

附言:

诗句大多是从生活里采撷的,而不是压榨攫取的,这一种顺其自然的感受,想必,写过诗歌和文章的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那种情绪飘荡在我们周围,浮在眉头与指尖,一不小心,便跃然纸上,任自己慢慢思索,如煎茶,咕噜咕噜的响彻回荡于脑海,理性的橡皮擦怎么也擦不去,抹不平!

下班路上,或是上班路上,如果你的感官还没有被这座城市的霓虹完全占据,竟可发现一处你从未见过的美景。那日,我所见的扁舟即是如此。其实那只不过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河道,水位下降时,裸露出细腻的泥沙,墨褐色的污沼,瘦瘦的,有些嶙峋的样子。水位上涨时,犹如丰满的娇妇,河道充沛着森绿的水,有点浑浊,但流速甚慢,你若不矗立在桥上仔细盯着她看,定然察觉不到她的移动。河道两侧垂柳依依,水草盈盈,也没有什么小径。我猜测,大概原初是有的,只不过旁边都是工业园区,白领们很少在这样的小道上下足,所以就被野草给侵占了吧。这倒也没什么,因为在此上班的人们都是两点一线,谁会在意那样的崎岖的野路呢?

然而,这样寻常不过的河道,却是因为那一叶扁舟的缘故,方美不胜收,宛若美人痣,生的甚妙。这让我想起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普普通通的诗句,为什么那么美,流芳千古,被世代文人追逐与畅想,陶渊明的所有诗歌中写道菊花的也不过只有六处,但菊却成为他的代表,当然还有浊酒。这全是因为他的心境,让读者联想到诗人的悠然与惬意,流连忘返的不是那景,而是一种超然于世的心灵。那一条小船就是河道的点睛之笔吧,被打捞河道的老妪无心留下,却成全了一方美景,浑然天成。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比比皆是,偶尔,我们与之擦肩而过,错失了,便是不美。这又怨得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