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这一走倒好,苦了岳飞!
不仅偷鸡不成蚀把米,人没捞着,还得调军填补原王彦的荆南防区!
这特娘的何苦来哉啊?不都是为国效忠嘛?这都多少年了,咋就还这么小心眼呢?哎!
战前减员!等岳飞收拾完防区的烂摊子,确认没有后顾之忧后,便已经是1136年的七月了。
说道这里,提一下大名鼎鼎的“岳家军”。在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七月,消化完杨幺的6万大军之后,兵力就达到了十万之数。
岳飞手底下的将官编制由原来的十将升到了三十将,每将平均兵力达三千余人。以后还会不断扩充,直到达到历史最强的八十四将。
全军分成十二统制军: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和水军。
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嵬”指酒瓶子,意思是替主将背酒瓶子的亲兵。“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侦察兵。
岳家军如今最有权势的将军莫过于张宪、王贵、徐庆、牛皋四人,其中张宪和王贵号称岳飞左右手,关联时候是可顺位接替岳飞指挥作战的。
而徐庆、牛皋、董先三人,号称为岳家军中最善战之人,这里不单单指个人武力,还包括综合作战的指挥能力。
这个“善战”应该就是说的带兵打仗、充当先锋攻无不克的意思。否则单论个人战力的话,至少徐庆和董先都不是杨再兴的对手,当然还有一个“赢官人”岳云!
宋齐鲁有时候都在感慨,这岳飞就是一个天选之人!即使自己这个穿越客带着“预知预判”的能力,都没能夺走岳飞的主角光环!
先不论那些“非人”的战绩,就是这么多桀骜不驯的大将都能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心甘情愿的聚集在他的周围,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再看看宋齐鲁那边,除了坑蒙拐骗的,就没有一个是主动闻声来投、纳头便拜的!
娘希匹!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自己就不应该不自量力的和岳飞做对比!
七月,岳飞正式誓师北伐。
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方向进发,带队的牛皋率先渡江北伐。他的作战区域在京西一带。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汝州(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附近的镇汝军,因为早些年牛皋曾在汝州鲁山县与金兵作战,对于这一带实在是太熟悉了。
镇汝军的守将名叫薛亨,素有骁勇之名。故地重游的牛皋精神抖擞,在交战之前声称必生擒薛亨,结果牛皋一鼓作气,一战下汝州城,活捉了薛亨本人。
到了十一月,薛亨就真的上了临安府的献俘名单。
攻克汝州后,牛皋并没有停歇,继续乘胜攻克颖昌府(河南许昌),为此次北伐立下首功!
东路方向被牛皋成功打穿,下一步就是进击伪齐重镇蔡州(河南汝南)!
其实严格来讲,牛皋此次北伐的军务最重,因为他是被岳飞推出去,专门吸引伪齐重军注意力和火力的靶子!
待牛皋攻克颖昌,眼看危及蔡州之时,伪齐的重兵果然如预料中一般,开始朝蔡州集结。
次月,岳飞率主力过江,攻击的方向是西北方向的虢州(大概今河南三门峡市和陕西交界处)和商州(陕西商洛)。
八月初,岳家军的王贵、董先、郝晸等将领合兵攻打虢州卢氏县(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至于为什么不远千里横穿秦岭奔袭如此一个小县城?
那就是因为此处是刘豫进攻洛阳、兵侵陕西之地的桥头堡,在这里囤积了大批粮草。
不要问岳飞怎么知道的,只要进了中原的河南地界,岳飞就跟回自己家似的。
不说宋齐鲁这边,就是早年间岳飞代替宗泽经略两路义军之时,探子就已经撒的遍地都是,连黄河渡口的渡夫、赶集上店的伢子,你都不知道哪个不是岳飞的眼线!
其实这几年下来,刘豫虽然没能攻破郑州,拿下洛阳,但是这哥们儿一直也没闲着,向如今岳飞攻打的秦岭南麓的一些小县城,就是刘豫的战果。
宋齐鲁不是打不下来,只是懒得理他们而已,充其量不过一些疥癣之疾,打下来分分钟的事儿,想守就七难八难的了,不说其他,单单一个粮食补给问题就够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