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此事的确有点自己小小见解。所谓的士农工商不过是士大夫阶级和一些门阀为了保持他们这些权贵阶级的利益,而硬生生的给人划分的三六九等罢了!”
“他们可以这样认为,可是官家您可不能“助纣为虐”啊!”
“哦?这士大夫阶级保持自身利益和优势可以理解,只是这个排序有何不对吗?数量庞大的百姓,不是还得依靠这些官员去管理?不知此事何解?”
“话是没错,不过你是皇帝啊!看问题就得凌驾于他们这批人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也就是说,这天下百姓,无论是干什么的,这都是您的子民,就如同都是您自己的孩子一样,您会给他们硬生生的排列出个三六九等来嘛?难道不是哪个羸弱就偏向哪个一些?如果强壮的大哥欺负小弟了,你这当爹的岂不是还得护着自己的小儿子,教训大儿子?在您眼里,这些子民只有长幼之分!哪来的高低贵贱啊?不是只有他们几兄弟都强壮了,您这个家庭才会兴旺嘛!”
“咦?爱卿这话解说的倒是新奇!意简言赅啊!好一个兄弟理论!哈哈,那依爱卿之见,这到底该有几兄弟?我看你的意思应该不止士农工商这四位吧?”
“哈哈,官家果然心思敏捷。我自己分析的至少应该有六位,也就是“士农工商学兵”!当然了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相继出现新生阶级,这个可以慢慢往里加。”
“哦?这兵也算是一个独立阶层和利益群体我倒是还可以理解,只是这个学是指学生、学者吗?他们本不应该就是士的一部分吗?为何独立出来了?”
“呵呵,此事就有些好玩了。您看,自从隋唐起兴科举制度以来,皇朝逐渐打破了这门阀、豪族对官场的垄断把控,使得贫民子弟也有了一个报效国家的上升渠道。但是我朝对这群当官的士大夫阶级太优厚了!不仅待遇为历代之冠,这更是有“与士大夫共天下”和“刑不上士大夫”的遗训。这可都是人家这群士大夫阶层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自己努力的结果啊!所以你看看前朝神宗、哲宗时期新旧党争如火,一个个一天天的不干正事,结果直接导致的就是我大宋国力的极速衰退,之所以有“靖康之难”这群人也逃脱不了干系!你看看朝堂上的他们,蛇鼠一窝,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保持朝政,胁迫皇帝,一个比一个的软骨头!我呸!”
“哈哈,我看大哥这是对我朝的这些文官是老大意见了啊?不过你说的也的确在理,陋病百出、尾大不掉啊!可是牵一发动全身,拔出萝卜带出泥啊!我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腌攒,可是此时百废待兴,你不用他们?还能用谁?现培养,肯定是来不及的吧!哎!”
“所以,我就想着把这些还没有被他们拉到阵型里“污染”的那些穷苦出身的太学生、学者都拉拢过来,成为官家您忠实的“保皇党”人!就像此次开封城被围之时的太学生陈东等人带头请求“诛杀六贼”、反对割地议和等运动中,可以看出来这股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官家一定要把他们牢牢的抓到自己手里啊!这样才可以培养真正忠于自己的力量,才可以有和士大夫阶级打擂台的实力!至少保证以后不会出现满朝文武逼迫自己的皇帝去敌军阵营求和之事!”
这玩意儿,那可正是中了赵构的软肋,他是巴不得有这好事呢,可是他也没有门路插手到被士大夫阶级护持的严丝合缝的“后花园”去。
“哦?不知爱卿何以教我?快快将来!”
““天子门生”!天下学子莫不出于官家门下!”
“哦?此事何解?”
“就是说,以后这太学和天下学堂,您就是他们的校长!所有的学生都成了您的门生,那您说这世上还有比您后台更硬的人吗?”
“哈哈哈哈,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此事呢!妙!妙啊!”
“当然此事还得改革科举制度,减少直至取消官员大臣的恩荫增补名额,这样腾出更多的职位让给有能力之士。同时,加强科举制度的公平监督,减少徇私舞弊的可能性!除了文史、策论之外,还需增加其他像算学、医科、工学、水利之类的科目取士。另外就是外放为官之前一定要有两年以上的集中培训和实习资历!省的书生意气上任之后狗屁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