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飞熊入梦阅读理解(1 / 2)

杨戬自然是相信姜子牙在接任西岐相位之后,是有能力优化自己留下的方略的。

姜子牙胸怀韬略,腹有良谋,被尊为百家始祖,他的事迹,在后世更是得到了极大的神化。

因此对自己这位姜师叔忽然发起的“挑战”,杨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对于这一场良性的较量,他淡定的表示,胜利,我拿定了。

并非是轻视自家师叔,而是……他站在了包括自家师叔在内,无数巨人叠起来的肩膀上。

即便姜子牙再强,还能一下子爆发小宇宙,干翻杨戬这种汇集过去、现在、未来大部分优秀思想的怪胎不成?

更何况,这所谓的“大部分优秀思想”原本也就包括了姜子牙自己的思想……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即使一个人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把自己给提(di)溜起来!

站得高自然望的就远,眼光不受时代束缚的杨戬,所提出的治国方略皆是立意高远。

其中蕴含的种种思想更是无数伟大人物的智慧结晶,一些理论更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锤炼……

也正是如此,面对自家师叔的挑战,杨戬才能这么淡定——毕竟,飞龙骑脸怎么输?

额头的天眼是他起家之资,更有种种妙用让他多次逢凶化吉,而他原生的双眼亦是不差,因为这双眼睛洞悉了今后三千年的大势。

言归正传,在姜子牙将这两卷竹简封印起来之后,杨戬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继续为自家师叔的出道计划献策……

西岐,文王府。

杨戬离开后的次日,姬昌便面向天下,发出了“求贤令”,诚招天下贤才。

此令一出,诸多因商王昏聩而意冷遁世的贤才纷纷跃出水面,怀着一腔热情奔向西岐。

而散宜生等人也在杨戬提出的“以工代赈”的思想方针指导下,大大缓解了流民入境的问题。

总之,西岐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某日深夜,文王寝殿内依旧灯火通明,年过九荀的姬昌手中捧着一卷标注着序号“柒”的竹简正在细细地研读揣摩。

没错,他手上的竹简正是杨戬留下那十三策“五年计划”之七。

其实说是“计划”,倒不如说是总纲,毕竟如果真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实事,那杨戬留下的就不是十三卷竹简了,而是一百三十卷、一千三百卷。

别觉得夸张,事实便是如此。

就算杨戬写的是蝇头小楷(误),能在一根竹简上写二十个字,一策差不多有二十根,也就是四百字……

呃……十三卷就是五千二百字左右。

切,还没某个咸鱼作者菌三天码的字多( ̄_, ̄)。

再次言归正传。

却说姬昌正在披着一件外衣捧读自家贤弟留下的策论,不知不觉间便拄着额角睡了过去。

一蓝一金两道清风便悄然飘进了姬昌梦中……

姬昌恍然之间,便发觉自己坐在一处中军大帐之中,四下空无一人,寂静的有些恐怖。

忽然,帐外杀声四起,姬昌旋即出去查看。

只见四处营帐尽皆起火,自己麾下的朱衣黄甲军士与白衣黑甲的大商军队厮杀在了一起。

“怎会如此?”两军开战,生灵涂炭。是什么让自己的西岐军队和大商军队爆发了冲突?

姬昌心中迷茫而焦灼之际,又见殷破败这个“老熟人”从乱军之中冲出,持着兵器径直向自己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