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李乔真汉子(2 / 2)

把心放飞 埇桥居士 0 字 2021-05-01

晚上,在全聚德吃饭的时候文亮就向俞长新说:“浩强要去看看四合院和胡同。”

俞长新转过脸来望着他,“晚上去看吗?”

董浩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是的,我早就听说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很有名,今晚不妨好好地去欣赏一下。”

“为什么不选在白天呢?”

文亮解释说:“他明天上午就要回去,没有时间了。”

董浩强也跟着说“这次走,下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来。”

俞长新用纸巾擦了擦嘴,“看看也好,有的胡同很快就要被拆掉了。”

文亮看了看表,“提起北京的胡同,我还闹过一次笑话呢。那是我刚来鲁艺学习不久,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串胡同,结果迷了路来回不知转了多少圈。后来,多亏了居委会的一位大妈把我给领了出来。”

俞长新笑了笑,“这很正常,别说是你们了,就连我这个老北京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董浩强来了精神,“越是这样,对我的吸引力就越大。”

文亮站起了身,“今天时间有点紧,让长新选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胡同去转转就可以了。”

俞长新也跟着站了起来,“那好吧,今晚就陪着浩强兄到胡同里去走一遭。”

董浩强上前搂住了他的肩膀,“今晚我们都跟着你走,你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办。”

“那好,我们先去西松树胡同,再到东新帘胡同中的李宅四合院看一看。然后经兵部洼胡同去最后一站西交民巷。”

董浩强问:“这些胡同有什么特点吗?”

俞长新边走边说:“北京的胡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既体现了历史风貌又具有丰富的内函。每一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总之关于北京胡同的趣闻掌故多得很。就拿李宅四合院来说吧,它的主人李乔是李鸿章的同族兄弟。在家乡穷得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就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投奔李鸿章。谁知李鸿章根本就不想认他这个兄弟,没有办法他就只好在北京街头流浪。寒冬腊月的一天傍晚,他正蹲在胡同里的屋檐下抱着膀子取暖,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人不小心在雪地上滑到了,李乔见状急忙上前把他给扶了起来。谁知老人的右脚崴着了不能走路,他二话没说就拿起插冰糖葫芦的靶子背着老人往家走。来到老人家后,他的残疾女儿先对李乔千恩万谢了一番,然后又非常热情地烧水倒茶。李乔只喝了两口就起身要走,老人喊住了他说‘我看你在这一带流浪很久了,如果不嫌弃就在我这住下吧,西边还有一间空房,等会让菊儿给你打扫打扫。’李乔一听忙跪在老人的面前说‘难得您老人家这么看得起我这个邋遢的叫花子,您老就请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老人摇了摇头说‘都是混穷的,俺也不图你报答什么。’接着老人又让菊儿找出自己穿的几件衣服让他换上。当李乔洗身净面换好衣服出现在老人面前时,老人怔住了。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魁梧英俊的汉子,跟刚才那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样子简直是判若两人。李乔端来一盆热水,帮老人脱去鞋袜把崴伤的脚放进热水里。吃过晚饭后,老人开始和他聊了起来。在谈话中李乔知道老人也姓李,全名是李翔居,祖宗三代都在北京城卖冰糖葫芦。最后老人非常诚恳地说‘我的脚一时半会也好不了,这样吧,我在家做冰糖葫芦,然后你就扛着到街上去卖’李乔说‘行。’果然,第二天他就扛着靶子满街去卖冰糖葫芦。一天他走在街上正吆喝着卖‘冰糖葫芦’时,迎面走来几十个官兵,中间还有一顶大轿子。没想到大轿子在他的身旁停了下来,坐在里面的人说了句什么话他也没听清。一个带刀的护卫走到他面前斥责说‘中堂大人要两串冰糖葫芦,你小子装什么聋。’李乔一听是什么中堂大人便扭头要走,带刀的护卫拦住了他。‘小子,怎么真聋还是假聋?’李乔不亢不卑地说‘我一点都不聋。’护卫说‘那你听见了怎么还要走?’李乔问他‘轿子里坐的是什么人?’护卫飞扬跋扈地说‘中堂李鸿章大人。’李乔冷笑了两声说‘谁我都可以卖,就是不能卖给他。’护卫一听火了,他猛地抽出匣中的大刀‘小子,你是不是活腻了?’李乔十分冷静地说‘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能活腻呢?兄弟,你别太嚣张,现在做官的人都是六亲不认。说不定哪一天他看你不顺眼了,连我这个卖冰糖葫芦的都不如。’坐在轿子里的李鸿章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就让他到跟前问个明白。李乔扛着冰糖靶子走到了他的轿子前,‘二哥,你现在出息了,就不认我们这些穷兄弟了。’李鸿章愣了半天才想起了前段时间有位老乡来认亲,他当时公务在身就没怎么过问这件事。于是他满脸狐疑地问‘你是……’李乔用嘲讽的口气向他说‘真是贵人多忘事,你在仔细瞧瞧。’李鸿章这才想了起来‘你是六叔家的四宝。’李乔说‘是的,谢谢你还能认出我。’说着他从靶子上取下两串冰糖葫芦交给身旁的护卫,然后转身扬长而去。后来李乔不仅从老人那里学会了制做冰糖葫芦,而且还和腿有残疾的菊儿结了婚。这菊儿虽然腿有残疾,但人却长的水灵漂亮。她为李乔生下了四男三女,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老人去世不久,他就把旧房子全部都拆掉,在原址上往外扩展了一些盖起了十几间屋的李宅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