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学生命力(1 / 2)

把心放飞 埇桥居士 0 字 2021-05-01

礼拜六,文亮应邀到东方宾馆参加了市作协举办的一个座谈会。结束时老蒋告诉他,前天送来的短篇小说被《瑞祥文学》采用了。

“这么快就被采用了,真该好好地谢谢你!”文亮说着和他一起走向楼梯。

“这家刊物是去年才创办的,现在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了。”

“我听说过,好像是你的一位老同学担任主编。”

“是的,他上午给我打了电话除了告诉我你的小说被采用外,还请求我给他物色一位年轻的编辑。”说着他停下了脚步,“怎么样,想去吗?”

文亮想了想说:“其实我现在心里已经有了理想的去处。”

老蒋又开始往楼下走去,“真的吗?说给我听听。”

“就是我现在实习的印刷厂。”

老蒋再次停下了脚步,“印刷厂?”

“是的。”

“你真的决定要去印刷厂工作了吗?”

“真的,我是经过反复考虑后作出的决定。”

“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必须提醒你去工厂对你的创作没有一点好处。”

“我不这么认为,难道去杂志社就能对我以后的创作有所帮助了吗?”

“是的,因为你每天所接触的都是与文学有关的东西,特别是还有一些省内外比较有名气的作者。”

“这些我也曾考虑过,只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在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一楼大厅,刘思民、沙丰和段耀辉正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谈论着什么。一看到老蒋和文亮,刘思民就向他们招手说:“老蒋,文亮,过来坐一会。”

刘思民、沙丰和段耀辉他们分别是省作协的执行理事,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老蒋和文亮便走过去,坐在了他们的对面。

“你们在谈什么?”老蒋一坐下就这样问道。

“也没谈什么,只是觉得天还早就在这随便坐坐。”段耀辉说着示意旁边的服务员给倒两杯水过来。

老蒋笑了笑,他靠在了椅子后背上望着段耀辉,“我看了你最近发表的《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浅析》。觉得你在某些观点上和我不谋而合,一个时代能涌现出个别有影响的作家就很了不起了。从五四以来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初期形成的‘新的人民文艺’,可以说这个时期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

沙丰点了点头,“弘扬正能量启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是我们这些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一点上耀辉兄做的就比较好。”

段耀辉表情严肃地说:“文学创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就寄托在不断的开拓和创新上,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老蒋正襟危坐,“这就是你在《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浅析》中所一再倡导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这些搞文学创作的人们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启迪和鞭策作用。”

段耀辉微微一笑,“宣泄和愤怒,会使人们的思想停留在恩怨情仇的圈囿之中而裹足不前。所以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他说着望了望对面的文亮,“你是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对今后的创作有何打算?”

文亮不假思索地说:“段老师,我现在还正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虽然出了些作品但对于您们这些前辈们的要求还差的很远,这也是我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所必须刻苦努力的关键所在。”

刘思民非常高兴地向老蒋说:“你说的不错,文亮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我们省涌现出了许多像他这样非常优秀的文学青年,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山东文学的崛起,更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是的,一个民族的振兴不光要有强大的科技,更还要有强大的文化。科技是我们的躯体,而文化则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段耀辉说着轻轻地喝了一口茶。

“你说的不错,繁荣文化事业是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了,就没有办不到的。”说到这老蒋看了看表,“不能再说了,现在都快十二点了。”

文亮意犹未尽地望着老蒋和段耀辉,“时间过得真快,这次谈话确实是让我获益匪浅!”

段耀辉站起身来,“这样的机会以后很多,我说的对不对老蒋?”

“是的,我们文联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些优秀作品召开专题研讨会,也将在发现新人和培养新人上拟定一个长期的实施计划。”老蒋说着已开始朝前走去。

“对文学青年的培养和支持是很必要的,在这一点上你们做的非常好。”段耀辉说着和老蒋并肩走出了东方宾馆的大门。

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文亮邂逅了系主任吴炳燊。

“吴教授,您这是从哪儿来?”

“我去师范学院了,他们那有一个中国古典文学培训班。这段时间很少看到你,都在忙些啥?”

“除了去印刷厂外,就在宿舍看书写点东西。今天作协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主要是关于当前文学创作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