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墨叮嘱完之后,便到正面战场,期盼三十余兄弟,能够安然无恙的撤退。
月光昏暗,海风咸咸的,能吹进骨子里。
趴在土堆后的士兵,不住的哆嗦,让人怀疑,在倭寇来之前,可能会被先行冻死。
手上的冻疮裂了又裂,贾墨想着火炬子能不能正常发射箭羽,起初在军火库时,意外找到虎蹲炮,很是欣喜若狂,以为南下港口能依此,抵抗倭寇。
可这一排排的强大火器,因为朝廷的无能腐败,积压在仓底,已年久失修,不堪重用,就像戚将军一样的晚年遭遇,让人痛心。
好在贾墨找到了虎蹲炮的图纸,同时也懂得一些机关设术,才想到可以重新仿制,自此,找到卫所里唯一的木匠,费尽心思、多次改良后,才有了这火炬子。
不过,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铜具铁器,只能退而求次,用木匠精心栽种的珍稀树木,铁桦木来替代主体部分。
这种木遇而难得、坚硬如铁,世人称之木王,但木终究是木,用作于火器,无疑是逆而违命、虚耗形体,再加上时间仓促,注定与其名同意,最终付诸一炬。
海水线渐渐降低,要潮落了,这是个不好的消息,如果完全退潮,港口的暗礁就会露出,潮后倭寇遭受攻击,也会被极大的缓和,对防守方来说,无疑失去了巨大的地形优势。
就在这时,海面上出现近十艘帆船,贾墨见此,精神一震,待定眼看个真切,发现这是倭寇惯用的小型船只,大约有二十尺长,船体较细,能搭载十人左右,非常适于快攻、潜行。
“要不是斥候打探到消息,能够提前建立防线,后果……”,贾墨心里阵阵后怕,同时庆幸着没有被倭寇借夜色,杀到家门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