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余凶良败走天宗八佾庭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青州剑八佾多了不少访客。当然,车马人流大多被拦截于山脚下,能上庭一观的人,往往非富即贵。
刘喜静在八佾庭安定下来,并有了新身份,真武道长吕梁的侍剑,每日观看真武弟子操练剑术。
其实从黄州悬圃宫的钟繇,再到如今八佾庭的吕梁,刘喜静都猜到了是钟离长生的手笔,下山已五年的老头子在天宗依旧保持着话语权,让年轻道长内心五味杂陈。
八佾庭的演武台上,纵横排列的真武弟子们演练剑术、阵法,整齐划一。
刘喜静身着雀翎蓝道袍,束发头顶鹊尾冠,额前刘海自中间分开,垂至道袍立领处,是当时流行的打扮。年轻道长坐在一旁,很有几分小谪仙的风姿,时不时能引人侧目。忽然,弟子们收剑向刘喜静背后行礼,他便知道吕梁来了。
天宗文职人员的编制,以长老为最,依次为三洞讲法师、洞神、洞真、洞玄品道长、正一品道长。正一道长最常见,乃一门弟子之长。所以,论品阶,刘喜静可能比吕梁还高一级,然而吕梁这个正一品道长,可是真武门的道长,与长老院诸人向来平起平坐。
看着坐在竹椅上毫无动静的刘喜静,众弟子无不为他捏了把汗。
吕梁也不会开口要求年轻道长如何,他吩咐弟子们继续操练,自己对刘喜静道:“你当初在长老院,他们不给你拜九宫祠,现在倒成了好事。宗祠上没有你的记录,八佾庭把你从悬圃宫调过来,不费吹灰之力。”
刘喜静背对着吕梁道:“喜静何德何能,得真武门如此器重?”
吕梁笑容“和蔼”,道:“自然,掌律真人在你身上下了大手笔,但诛杀黑角巨人妖的毕竟是你刘喜静,真武门上下还是想看看刘侍剑的本领。”
刘喜静也不想狐假虎威,道:“那也是雷剑的功劳。”
“刘侍剑可知,自天师祖创‘万剑归宗’剑阵以来,雷剑作为阵眼,一直无人能够驱使。而先任宗主立真武门后,更是直言,将来雷剑之主出现,即可顶替现任宗主。”
刘喜静感到意外,毕竟雷剑的使用,在于当时天气环境的特殊,其余的,他倒是没有遇上什么难处。
而吕梁与刘喜静对视,后者被笑面虎盯着心里发毛,他说道:“也许轩辕转世,正适合我们天宗呢……”
刘喜静脱口而出,“不成。”
刘喜静不自觉大了声,修行中的真武弟子都因此停滞了片刻。
“失礼了。”刘喜静起身向吕梁致歉,而吕梁千年不变笑面虎,令人无法揣测他的心情。
吕梁道:“今日刘侍剑气色不太好,要讲的剑法改日再谈,先回去吧。”
刘喜静如蒙大赦,向吕梁告辞后离去,心想也许吕梁就是这样一个可亲的前辈,自己一口一个笑面虎是不是不大好。
等他走出演武台,愣在当场,“这里可是八佾庭,没有清风雅筑,让我回去,我回哪去?”刘喜静只得折返,想向吕梁询问,却被一名真武弟子拦在外头,说是练武期间,闲人不得叨扰。
“可恶的笑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