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成今年十四岁,在内书堂可谓是平平无奇,不算好也不算坏,学问也是中规中矩,在内廷里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妥妥的泯然众人,为什么他能被选成泰昌帝的近侍呢?</p>
泰昌帝登基后,近侍三十七人,试毒的就有六人,前后十三道工序流程,别人都没发现什么,怎么就这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小宫人张三成就发现了端倪呢?这正常吗?正常就闹妖精了!</p>
要知道,自打二爷在京师成立保安局,那可就是不许成精了的,怎么光天化日、郎朗乾坤,就出了这等神奇的事呢?</p>
张三成,一个才冒头的小宫人,看得起他也就尊称一句“公公”,别说太监了、少监都够不上的主,能有多难查?再加上张姑奶奶侠兵那可是得赵尔雅的真传的,一查便就发现了端倪了。</p>
张三成万历四十五年自宫,受时任尚宝监少监崔四常推荐入宫,入宫便就直接进了内书堂,一天罪都没遭过。泰昌帝登基后便就被都知监选派为皇帝近侍,这选派过程中是由东厂推举的,一切都可谓是顺风顺水,即便是内廷某些大人物的干子干孙都没他命这么好的。</p>
这就绝对不正常了!</p>
选调入内书堂识字,这对于内廷的人来说那可谓就算是科举入了三甲一般,没有在内书堂识字经历的,任你的后台再硬也是不得入司礼监和御马监的,内书堂妥妥的就是标准的中央干校的地位。原则上讲,入宫后至少要服役三年才是有资格参加遴选进内书堂的,可张三成却是直接就进去了,这就是第一个反常之处。</p>
而后都知监遴选皇帝近侍,再怎么说也都是应该优中选优才对,可是在内书堂学业平平无奇的张三成却能脱颖而出,这就又是个疑问了。</p>
顺藤摸瓜继续查访,所有的线索就都集中到了原尚宝监少监、现任御用监太监的崔四常身上。张三成是他招募进宫的,进内书堂也是他安排的,包括被选为皇帝近侍也是他操作的。这事他绝对是逃不掉了。</p>
可崔四常那可是御用监太监,他干爹也是不一般,乃是现任吴王府管事太监、东方公司常务副总裁崔保辉,据说泰昌帝已经准备选他补入司礼监做秉笔,这样的人物虽然与案件有千丝万缕,可毕竟没有直接涉案、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他与案件有关,张侠兵再虎,也知道没有办法直接传讯的,于是张侠兵便将所有的案件线索和调查情况直接汇报给了朱由校。</p>
而后朱由校便紧急召见吴王朱由梼、崔保辉、崔四常,朱由校那可是一点脸都不给朱由梼,就一句,你个小王八蛋到底要干什么?而朱由梼则是毫不隐瞒,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相关的安排统统和盘托出。</p>
一切的根源就是朱由梼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担心,有刁民要害皇帝陛下,别问二爷为啥会这么想,没根由,再问就直接告诉你‘本王乃天齐仁圣大帝座下八大元帅之一的温琼元帅降世临凡,心血来潮,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不稳,行不行?’</p>
行不行你奶奶个卷的啊!这什么乱七八糟的!</p>
不管你信不信,咱们吴王殿下自己却是坚信不移,于是便安排虎威堂在京师寻找合适的人选,在虎威堂在京师庞大地下网络的支持下,便就选择了当时已经走投无路的张三成。</p>
张三成是最早的一批河南赴京师投奔亲友的流民,从河南出来时一家六口人,父母在路上被其他流民所杀,也抢走了马车和所有的财物、粮食,只有他带着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一路乞讨逃到了京师。可到了京师才知道,在京师的姨娘也死了,姨丈已经新成了家,根本就不愿意收留他们,而他们又举目无亲,彻底的就无依无靠了。</p>
赶巧,姨丈的新小舅子是个开磁窑的,说是看着三人可怜,便就让兄妹三人去磁窑做工,三人还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没有工钱,但也说是要管着兄妹三人的吃住。</p>
这按说应该是好事吧,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兄妹三人到了窑厂也就过了三天的好日子,第四天张三成这个便宜的‘舅舅’就将他的弟弟妹妹给卖了,他因为稍大一些能干活才没有被卖,就被圈在窑厂做苦工。</p>
得知实情的张三成那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从窑厂逃了出来,可是想救弟弟妹妹却是一点办法也都是没有,连被卖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才满十一岁的张三成又能怎么办。那时候张三成的绝望是任谁都无法理解的。</p>
还是赶巧,像没头苍蝇一般的张三成就遇到了招募宫人的宦官。张三成虽小,可也是知道进宫当宦官那可是很厉害的,河南老家就有当宦官的,那可是连县太爷都要给面子的,于是走投无路的张三成便去应征了。</p>
可张三成哪里懂得,正儿八经的宦官招募那可不是谁想去都能去的,往上三代都得是清白人家才行,得有保甲的文书作保才算是能过初选的,像他这样的根本连初试都过不了。</p>
这事情就这么都赶到一块了,张三成这也是实在没招,一狠心就抢来一旁布庄的剪刀,当着招募公公的面便就自宫了。要么说这孩子就是孩子,这自宫的事能这么办吗?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好在主持招募的公公心善,赶紧命人送到左近的净事房,让里面的老公公给救治,可别坏了孩子的性命。</p>
带送进去一看,净事房的老公公都是吓了一跳,这孩子也太狠了,一番救治下来,孩子的命算是保住了,可命根子却也是留不住,就被老公公给彻底的做了。按理来说,不管是主持招募的公公还是净事房都是仁至义尽了,张三成是逃不过成为无名白的命运了,可又是赶巧,崔四常正好是此番招募的总掌,出了这样的事,自然得过来看看的。也就是这么一看,张三成的命运便就改变了。</p>
张三成能从窑厂逃出来就证明他足够的聪明伶俐,为了救回弟弟妹妹能下得了这般的狠心,这就是有牵挂还够狠,这不就是二爷要找的人吗?而后崔四常便只会了虎威堂,将张三成的底摸清楚后,张三成也就成了‘天选之子’了。而虎威堂这头也立马组织人将其弟弟妹妹找到,赎了出来好生安置起来。</p>
待张三成见过被安置妥当的弟妹后,也就彻底的将自己‘卖’给了朱由梼了。</p>
养好伤的张三成也顺利的入了宫、进了内书堂,也顺利的被选派做了泰昌帝的近侍,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依着计划,而张三成却是始终没有忘记进宫前朱由梼对他的嘱咐,一定要关注泰昌帝身边的一切异常。</p>
张三成也是不负所托,成为泰昌帝近侍后就发现了端倪,自打他获得任命后,便就收到内廷各方递过来的橄榄枝,这原本没有什么,就是鸡犬升天而已。</p>
可问题是在诸多主动巴结他的一众人中,御膳房的一个小宫人却是显得特别的积极和殷勤,一见面就送了张三成十元的东方银行钱票。这可有点过了,且不说才升职的张三成值不值这个价,单是这十元的钱票就绝对不是一个御膳房内无官无职的小宫人能拿的出来的,由此张三成就暗中关注起了这个小宫人。</p>
这个小宫人是负责给泰昌帝送膳食的,连续关注两天,张三成就看出了问题。按例在张三成一众人试过菜后,泰昌帝的膳食便就会送至餐厅里,而这个时段在餐厅等待伺候泰昌帝用餐的人就只有御膳房送膳食的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时间做手脚。</p>
可是这事也就只是猜测而已,你总不能因为人家有作案时间或是给你的孝敬多了就拿人吧,于是在第三天,张三成便就干了件出格的事。那天在试菜时,张三成故意漏了两道菜,卡着泰昌帝已经来在餐厅坐定,他才加装想起来,找到值守的管事太监要重新试菜。</p>
这种事要说就有点过了,试菜六个人,你漏了,别人没漏不就行了,平白扯出事端干啥,管事太监便就不怎么在意,可张三成却不干了,非要按着规矩重新试,即便惊扰了圣驾受罚也在所不惜。他们就在门外,张三成嗓门还故意大了些,想不惊扰都不成了。</p>
泰昌帝见此情形也就是以为张三成这是要博出位而已,便也就起了好奇之心,也想看看干如此闹事的张三成最后怎么下台,就当做对枯燥政务的一个调剂了。</p>
于是,再次试菜便就发现了问题,包括张三成在内的六名小宫人又挨个试过菜后,都是有了异样,于是案子便就是发了。</p>
朱由校在听完一应汇报,命人调取起居注一对照,这才发觉自泰昌帝为神宗爷守十天的初孝一过,泰昌帝临幸嫔妃的次数就有些莫名的多了,大家伙都是以为泰昌帝是被压抑的久了,需要发泄,也就没有人正经关注这事了。</p>
如此来龙去脉、前后因果一对照,事情的明白了。朱由校随后便严令张侠兵彻查一众涉案人员,此事必须要一挖到底。</p>
张侠兵在清楚张三成这头的诸多疑点后,剩下的事也就都是好查了。而后的事无非也就是严酷刑讯、威逼利诱、顺藤摸瓜的惯常伎俩了。至于此番立功的张三成,朱由校却也没有让他继续留在宫里,直接发派给了吴王府。</p>
泰昌元年正月十九,御膳作伪案就虎头蛇尾的结案了,案情具体如何没有传扬出来,但自那天开始,由朱由校主持、李恩协助,对内廷开始了大范围的清洗,之前所有与后宫各妃嫔、外朝文武官员有牵扯的一律都被发配去给神宗爷守灵了,即便是李恩的人也是有受到牵扯的,原郑贵妃一系的人更是一个都不留,不明不白的消失的也不在少数,在梃击案中表现不错的韩本用被破格提拔进了司礼监。</p>
一番清洗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到了二月二十,内廷里也归于了平静。二十一,吴王的病突然就好了,烧掉了一本名为‘红丸’的卷宗后,痛痛快快的拿上天子剑就去天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