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户部是反复合算过的,增发三百万元,对钱票价值的冲击虽然会有,但在东方商行南粮北运和京师粮储的保证下,即便是有冲击,那也绝对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p>
户部算的不错,但也是低估了朱由梼为了维护东方银行钱票坚挺而如何的殚精竭虑。</p>
东方银行钱票一方面始终坚持发行量与压库金银按一两银子比一元钱票的比率发行,绝不多发一分钱。同时还在京师、天津按照钱票发行总量购买力的四成储备了粮食、棉布、食盐、铁料等物资作为双保险,就是为了保证东方银行钱票的购买力。</p>
所以户部拟增发三百万元东方银行钱票的动议,在如此大规模的物资和压库金银的保障下,基本不会对其价值造成什么冲击。即便是有,只要东方商会一天不关张、东方公司为保障钱票坚挺所构建的物资保障体系没崩盘,东方银行钱票便就具有购买力。</p>
但竟管如此,朱由梼并不打算按照户部的意思办。冲击?都不按你那个套路走,那还冲击个啥呀!</p>
朱由梼不支持户部动议的原因无他,因为朱由梼知道,明年在萨尔浒的大战赢不了,户部的承诺根本就兑现不了,到时候为了维护东方银行钱票的信誉度和购买力就只能拿东方公司储备的真金白银、米面粮秣去填户部的窟窿。虽然这样的事对于现在的东方公司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但这事他绝对不愿意。</p>
他不愿意这么做并不是他不想帮户部的忙,以期缓解百姓的压力,使得他们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他反对的原因是因为萨尔浒大战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在他看来,萨尔浒就是一场以错误目的,在错误的时间、地点,以错误的方式,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p>
即便是东方公司再怎么努力的协助朝廷,即便是朱由梼赤膊上阵也照样是赢不了。</p>
即便是经过了抚清战役的惨败,朝廷上下都没有认清努尔哈赤是什么人,对于他的野心、目标、愿望、弱点、长处都是不清楚;照样也不知道经过抚清战役缴获颇丰的女真建州部是如何的规模,经过了抚清战役的洗礼与补充,女真建州部已经能够与明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正面硬抗、捉对厮杀了;同时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明军自身现在是什么样子,全国各地抽调的所谓精锐,各地卫所军镇大部分都连开拔的银钱都拨付不了。</p>
不知彼、也不知己,更不知道这仗该如何打,都是以为朝廷天兵一至,女真建州部便会如见到三伏天的太阳一般,冰雪消融。</p>
但朝廷或者说户部这个忙他需要帮,要不然朝廷加饷就是必然,这样大明就会错过恢复体力的最好时机。如此,朱由梼在与崔嬷嬷多次联系、仔细商议后,决定为户部提出两个筹集钱粮的解决方案。</p>
其一,由东方银行向明庭提供三百万元的战争贷款,朝廷以辽南金州卫的旅顺湾及周边岛屿、上海县以东的盐碱地作为抵押。</p>
三百万元的贷款,朝廷分五年以天津县市舶关税偿还,每年偿付六十二万元,合计本息三百一十万元。以天津县市舶关税偿付,朝廷那是一点压力都没得。</p>
其二,是由东方银行代朝廷面向社会发行三百万元的战争公债,由社会各界认购,公债以天津县市舶关税担保,收益定为五分利,三年到期后偿付。</p>
这两个动议提交到户部,朝廷上下都是很新奇,这还能这么玩吗?就这么扯犊子就能凭空弄出三百万元来吗?怎么觉着都不靠谱啊!可是人家东方银行不愿意增发钱票,户部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拿着东方银行提交的两个方案研究起来。</p>
那能研究出个啥来,研究来、研究去也搞不清楚个啥,反正就是知道朝廷能得三百万元,可是第一种方案要让朝廷用地皮抵押,这个事不怎么好办。</p>
可是让按着第二种让朝廷公然向民间借债,这个可就不是好不好办的事了,而是要不要脸的问题了。以往手头紧的时候,户部为了筹措京官的粮饷也是向京师的钱庄借贷过的,可那都是私底下办的事,这回要面向社会公然举债,怎么说朝廷都是有些拉不下脸面的。</p>
户部再三研究后,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案,而后上报内阁签押、司礼监披红。万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明廷户部与东方银行签订借款协议,朝廷以辽东金州卫南关岛以南的土地、长山列岛,复州卫长生岛、中岛,南直隶黄埔江以东、松江府青村中前所以北的土地,崇明沙所所辖四岛为抵押,向东方银行借贷钱票三百万元。</p>
而后户部便开始用这笔钱购置组织在辽东大打出手的军备辎重了。</p>
这一次却也在无形之中又一次推动了东方银行钱票在全国流通,三百万元的大蛋糕啊,任哪个商团不心动啊,但是你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就得认可户部以东方银行钱票支付,由此东方银行京师总行、天津分行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p>
在此事当中,率先认可东方银行钱票、老早就在京师、天津使用钱票收付的徽商总会优势最大,淮南盐帮这头则更是直接垄断了征辽大军的食盐供应,晋南商团、齐鲁商团、河南商帮也都是占了大便宜。</p>
相比之下,东方公司却是老实许多,对于户部的订单也不争抢,都是先紧着跟自己往来密切的商团来做,就连往辽东及征辽大军各部运送物资给养的活计都是先紧着闽浙商团先来,原本因为天津开埠搞得两家势同水火的局面也是有所缓和了。</p>
这回,在朱由梼的献计之下,朝廷也是对征辽大军各部向辽东集结有所关注,各地的官府也都是在朝廷的严令之下,给予了各部路途中必要的补给,虽说达不到要多少给多少的地步,但也是没有让各部官佐兵弁饿着肚子赶路。</p>
沿途府州县所提供的基本保障补给,也使得各部能够迅速的集结行军,无形当中大军扰民的情况也是大幅度减少,一时间就好像举国上下都是为了征辽大事在尽心出力。各部的士气也着实没有在集结的路途中因为补给不力而消磨殆尽。</p>
各路大军不断的向辽东汇集,天津这边也就成了往辽东运粮运兵的重要中转,天津港务公司、漕运总会也都是连轴在运转,一船船的物资兵员自天津出海奔赴辽东,辽河三岔河入海口的娘娘宫也就是现在的营口也是繁忙起来,隐约间已有重港大埠的架势了。</p>
之所以选择自营口入辽,还是因为辽河的便利,天津水师早就摸清楚了情况,自娘娘宫入辽河,由天津水师护卫,延辽河北上,直接可以将物资与兵员运送至辽阳或者是沈阳中卫,这样远比从陆路到辽东便利许多。沿途虽然有可能遭遇辽河套的蒙古诸部的袭扰,但是在天津水师舰炮、火铳的教育下,这些个土顽很快就学乖了。</p>
海路运输通道的打通,不仅省去了陆路运输庞大的损耗和消耗,连带运输的效率也是大大的提升,不过入秋后,眼见着冬天就要到来,天津港这头却是更加的繁忙起来了,各方面都在抓紧一切时间抢运物资到辽东,一旦入冬后,辽海沿岸就会封冻,届时在想通过海路运输就没有现在这般畅快了。</p>
好多办海贸的船只返回天津,本来都是可以再跑一趟的,可是现如今的巡抚天津钦差行辕那是一点道理都不讲,只要是空船,立马就会被征用,接着就是装船起运赶往辽东,发船频繁的到北直隶保安总队机动支队都开始参与随船押运,因为此时天津三卫、锦衣卫驻天津千户所、东厂天津驻站,包括程力所部都是参与到了押运当中了,实在是没人了。</p>
天津的效率可真是出乎了朝廷的预料,东方公司这边更是竭尽所能,原本徽商总会那边调拨的军粮才自镇江北上,天津这边得到消息,便就将东方公司仓储中的同等数量的粮秣装船运往辽东。总之,天津上下就是为了抢时间,全力争取在入冬前将所有为大战准备的物资和征辽各部运往辽东。</p>
兵部尚书崔景荣惊叹于东方公司和天津港务公司转运的效率,还专门上表称赞。可他不知道,朱由梼之所以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让征辽大军与女真建州部会战时能够准备的更充分一些。</p>
尽一切可能避免再出现萨尔浒那头征辽所部已经全军尽墨,而为他们所调配的粮秣辎重才到广宁的悲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