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安局还好,招募不限于天津县,周边凡是愿意出海的、能够扛过训练的都收。可北直隶保安总队天津支队按照朱由梼的顶层设计,在战时须守备驻地的,本乡本土的土顽干这活绝对要比外乡人来的可信,由此就必须是要从驻地招募的。这又能怎么办呢!反复招募无果,天津支队只能采取常备结合的模式,五个中队分别下辖六个小队,两个满编的小队日常执勤,剩下四个均是备军,自天津港务公司抽调,平时一个月集中训练五天,有需要时再集结起来参与执勤。</p>
这样的布置,朱由梼也是没有办法。</p>
至于朝廷的安排大致上朱由梼还是认可的,但是就平时装备这一块,朱由梼却不怎么满意,这北直隶保安总队的人那可是比朝廷的军卫兵弁金贵多了,无论是选拔、训练、待遇等等方面都是精细的不能再精细了,完全可以和朝廷将佐的亲卫家将媲美,他又怎么舍得让自己手下的兄弟赤膊上阵呢!</p>
于是朱由梼便就专门给万历皇帝、太子爷和朱由校写信,好说歹说,在万历皇帝的直接干预下,才让朝廷允许了北直隶保安总队平时装备火铳和十斤以下的轻炮。</p>
但也是有条件的,火铳和火炮均须登记造册,每支火铳只配弹十枚,每门火炮仅配弹五发,且只能在已经报备的北直隶保安总队营区及训练场地使用,出了营门便需要由驻地兵备衙门监察。</p>
至于甲胄这边那是怎么也说不通的,别说铁甲了、皮甲都不行,朱由梼也无法,只能从天津兵备衙门借领那粗制滥造的棉甲,即便是这样,每套盔甲都是逐一登记造册,由驻地的兵备衙门保管,使用时还得到兵备衙门一领一领的登记领取。</p>
这也属实是没招啊!没事你朱由梼要甲胄干什么?咱们朝廷敢问,你淮安王敢说吗?</p>
坚持兄友弟恭原则的朱由梼能干这事吗?肯定不能啊!由此朱由梼就只能想歪招了。</p>
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初十,东方公司东方铁厂及所属的各个厂部均开始迁移至东方公司天津县工部区,其中最先迁移过来的便是一、二分厂和机械厂,这三个分厂那家伙可神秘了,非所属职工或是有朱由梼亲自签押的通行证,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待遇更是东方公司里最高的,都是直属于朱由梼,一应的花销连崔嬷嬷都不能过问,要多少就得给多少。</p>
一分厂毕懋康是见天去,二分厂这头徐光启和他那几个洋鬼子朋友总是来往,机械厂这头除了朱由梼几乎就没人愿意去。</p>
这一分厂便就是按照朱由梼早年所绘制的各样图纸,以及赵士祯仙逝后留下的所有的被朱由梼搜刮来的图纸,再结合毕懋康的研究制作朱由梼理想中的黑火药单兵武器。</p>
一尺五的三棱套筒军刺那是很快就搞定了的,全精钢打制,活干的绝对漂亮,广告与疗效丝毫不差,很得朱由梼的赞赏。</p>
可是、但可是、可但是,火铳就不那么顺利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铳管膛线就弄得很是狼狈,别说朱由梼要求的九条螺旋膛线了,三条都刻不出来,即便是刻出来了,一点火就炸膛。</p>
废了几百条的铳管、试了几十种办法,最后好不容易搞出了需要稳定水力驱动的钻床,可问题依旧存在,那便是在缺乏足够技术工人的前提下难以实现量产,而且造价还有那么一丢丢的高,是兵仗局造鲁密铳的三倍,不过使用寿命绝对过关,可连续发射一千五百发以上。</p>
这才算是有点成果,定状子弹就跟着又闹毛病,什么发射药威力不足呀、什么弹壳硬度不过关啊、什么弹壳和铳管的闭合不够啊,反正不是漏火就是炸膛,把毕懋康在内的一众老把式操磨的没着没落的。</p>
最后问题总算都是解决了,枪支也定型了,可是这种杀器,哪个敢在京师地面上大规模生产呢?</p>
这二分厂更加的奇葩,竟然是在铸炮,而且也是依照朱由梼早年绘制的图纸加之徐光启和他那么些洋鬼子朋友的研究进行铸炮,还是他妹的青铜陆战炮,带奇怪炮架那种。</p>
这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这把即便是朱由梼几乎于逆天的主角光环都没用,朱由梼理想中的那种能随着陆师进退的炮还没造出来,试铸了四十几门,一门比一门脾气大,不是太重、就是爱炸膛,弄得徐光启都郁闷的很。</p>
可正所谓东边不良西边……,呃,也不怎么亮,路战炮没什么进展吧,舰炮也是稀松平常的不要不要的,就似乎二分厂上下对于铸炮这件事有什么误会一般,总是在门前徘徊,可就是捅不破那层窗户纸。</p>
虽说舰炮这头有点稀松,但至少还是有成果的,二十二斤的舰炮开始定型生产了,射程、重量、稳定性都是达到了朱由梼的指标,但成果也仅限于此了。</p>
至于步炮,说如今能够拿的出手的,也只有仿制的十斤佛朗机步炮,炮架这块那是标准的欧式炮架和配套的牵引马车,机动能力绝对冠绝东亚,就是威力不怎么值得称道,开花弹更是还只在设想中才能肆意的爆炸了。</p>
机械厂这头那在大家伙眼中那就纯粹是个笑话,三天两头的搞爆破,从来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但是成果却是最突出的,根源还在于蒸汽机的原理问题,整个大明最最了不起的一群工匠集合在一起,连个大个的烧水壶都造不出来那就真是见鬼了。</p>
现如今,由朱由梼亲自操刀改良设计的第六版蒸汽机已经投入了试用,什么叫传动系统、那个是压力控制,都是安排的妥妥的,且不论参与制作的工匠是否懂得其原理如何,单纯就是制作,他们还是手拿把掐的。</p>
不过开辟新道路的艰辛那还是少不了的,第一版蒸汽机,造确实是造出来了,可是才一运行就炸锅了。第二版还算是很争气的,运行了三天才炸。第三、四版怎么也应该得正常了吧,可是却偏不,一个输出动力才三马力,一个额定输出动力虽说能到五百马力,可问题是总抽风,高兴的时候七百马力,但也只能出持续一盏茶的时间,完犊子的时候连十马力都输出不了。</p>
老天有眼,第五版总算是正经了,额定输出功率稳定在八百马力,但这个头绝对不比托马斯·纽科门那个小,掌握记录了实验数据和相应的结构后,便就拆毁了。</p>
到了第六版则是小型化、实用化的尝试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基本上就算是成了。额定功率一千五百马力,双缸往复式结构,也是这次从京师运往了天津,直沽船厂也早就准备好了船坞,就等着建造这历史上的第一艘了。</p>
三个分厂迁到天津,机械厂这头目前就是为了造船,除了朱由梼以外就没人在乎。而一、二分厂这块就成了朱由梼歪心思的找落点。一、二分厂搬迁过来,收拾停当就可劲的造铳、造炮,造子弹、炮弹,但不出厂,如有需要直接让北直隶保安总队进厂装备,这样看那个衙门管得着。</p>
这事朱由梼可是早就布下先手,火铳、火炮一定型就让人将图纸和样枪、样炮送到兵部备案,可人家兵部却误会了,武库清吏司立马就给开具了公文,问都不问就将东方公司所辖的东方铁厂划入了兵部武备的采购名录,至于样枪和样炮那是试都没试,人家还理直气壮,东方公司就是咱们朝廷的自家人,哪有自家人骗自家人的道理。就这么华丽丽的将现如今大明各都司、卫所匠户司粗制滥造的军备给忘却了。</p>
可这有了朝廷的公文,那就可以明目张胆的造枪炮喽!</p>
与此同时,天津这头也是就地组建九分厂,都是原本天津三卫改制后留下来的匠籍,以高薪为诱挖了过来,专门制作朱由梼设计的铠甲,套路还是那个套路,只生产不出厂。</p>
要说朱由梼绝对是个怪胎,好好的明军制式甲胄不造,偏偏另搞一套。头盔采用明军制式的八瓣盔,但帅气的顶针、红缨和令旗就偏偏不要,却是加了如庙里怒目金刚那般的漆红面甲,带上去就只留俩眼睛,看上去狰狞的很,估计单靠这人不人、鬼不鬼的造型就能把对方下个半死。身上则是棉甲的样式灰色外罩,配着臂铠,内衬密实的鱼鳞铁甲,再加上配附的装具、兵刃、火铳,少说得有小四十斤。</p>
这可谓之是武装到了牙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