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一开始,可真是不怎么着。想想也是,任谁会脑子秀逗了,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换那一张纸呢?大家伙又不傻!关键问题是你们能架得住淮安王套路深吗?</p>
首先一定要明确,东方银行一切业务都是以银行钱票为结算单位的,也就是说你存款存进去的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铜钱,统统都会按等价的银行钱票核算,等你去取的时候,嘿嘿,不好意思,只有银行钱票了。</p>
你贷款也是一样,带出去的只有银行钱票,等你还本金或是打利息的时候人家也只收钱票。你没有?没问题,我旁边那个柜台可以办理等价兑换,你绝对不吃亏。</p>
套路不?这还只是第一层,摆明了就是要套你的真金白银。</p>
其二,无论是黄金、白银或是铜钱,东方银行都收,但支付出去的却只有钱票一种,无论你是取款还是借贷,从银行取钱出来最终的目的还是支付,那么第二坑就来了。你要想把钱票换成所需的商品,就只能去认可钱票价值的店铺吧,现如今哪里认呢?东方公司啊!是不是变相促进了东方公司的垄断行为了呢?</p>
再有,任何货币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有价值,不流通放在仓房里,那就是废纸,东方银行只支付钱票,是不是逼着你去帮着人家流通呢?流通的规模越大,东方银行钱票就越坚挺。</p>
别急,这还只是第二层,还有呢!</p>
其三,无论是黄金、白银或是铜钱,比率都是不固定的。大明缺铜,由此铜价就贵。任你的铜钱质量再差,一两官银兑换一千四百文坏钱都是底价了,有的好钱,七、八百文就能兑换一两官银。这是没有统一的、规范的中央银行系统之前,任何国家都存在的通病。</p>
而东方银行这边,一元钱票等值对价的是一两本色官银,如你拿二两杂色银来,有可能兑换取出的就只有一元五角的钱票;再如你拿品质较好的八百文宣德通宝来,有可能兑换出去的却也只有九角的钱票。</p>
这般兑换的定价谁定呢?东方银行!人家说你值多少,你就只值多少,不想换,请自便。这中间的差价那就是东方银行兑换的利润。但人家也不会太过分,至少会与市场价持平,不会让你觉得吃亏。</p>
是不是觉出点什么来了?别急,还有呢!</p>
其四,东方银行钱票是以其存在内承运库的价值七十万两的真金白银作为准备金的,这七十万两到现在可是一分一毫都没动过的。而现如今却还有七十万元的东方银行钱票悄默声的在市场上流通着呢!这是不是就凭空多出来了七十万?</p>
同时随着陆陆续续的小规模兑换,真金白银黄铜是不是又被东方银行无形中给收回来了呢?这些才是隐藏起来真正的利润,就如空手套白狼一般。</p>
有兄弟姐妹就要问了,那之前东方公司可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啊,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吧,毕竟人家徽商总会可还不认钱票呢!这个问题有深度,而且还真说的没错。如果将东方银行钱票发行看做一个闭环的生意的话,这些购置粮食的银子就是这个巨大的局所产生的成本。</p>
但东方银行是有后招的,那便是每回收价值一万两的真金白银黄铜,那我就继续印制等价的钱票,也不着急,慢慢的发行。之所以要慢慢的发行,为的就是控制在市场上流通钱票的总额,在保持钱票基本价值的基础上,东方银行每多收回一两银子,钱票就会多值一两,虽然这样的事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以避免钱票价值因不断上涨而扰乱市场,但这种事,能拖一天就多一天的利润啊!</p>
以上这些还都是计划内的套路,都是深层次的,就现如今的大明上下,还真就没几个人能懂其中的全部内涵。</p>
最后的一点,才是东方银行光明正大的阳谋。那便是存款有利息!这可是一项绝对颠覆整体大明现下金融服务体系的损招,对目前的任何一家钱庄、钱铺的冲击都是巨大且致命的。</p>
在现如今的钱庄、钱铺存钱,不光没有利息,而且你还得给人家交保管费才行,有可能你存了十两银子,五年以后你反而倒欠人家钱庄五百文的保管费。</p>
而东方银行呢,你存钱进来,咱付你利息,虽说不怎么多,但绝对比你存在其他钱庄钱铺要值。任哪一家能够存下余钱的老百姓家,那都是精打细算的行家里手,里外里一算,哪个更合算那不就跟明镜一样的嘛!</p>
您说人家是骗钱啊?存进去的是真金白银黄铜,取出来的却是一张张东方银行钱票,这咱知道啊!这有什么问题吗?这东方银行的钱票那可比银钱好使多了呀!一看你就十指不沾阳春水!</p>
就拿买粮来说,之前咱们去卖粮,这银两、铜钱好坏都得两方墨迹个半天,什么朝廷官银、折色银、地方官银、杂银,哪个是好钱、制钱、劣钱、坏钱,头头脑脑的哪次不是得听人家店铺的,兑换来兑换去都烦死个人,哪次不是咱们平头百姓吃亏!</p>
现如今,拿着东方银行钱票,一角就是一角、一分就是一分,啥废话都没有,想咋买咋买,想咋花咋花!利索的很。</p>
您说别的店铺不收钱票啊?那怕啥呀!人家东方商会在西城南城那么多百货店铺,啥都有得卖,了不起就多走几步路而已。再说了,现如今街坊邻里的小店也都收钱票,人家收去正好拿到东方商会进货,买的没有卖的精,人家都认,咱还怕个啥劲!</p>
话再说回来,人家东方银行那可是皇上家的产业,咱这大明朝不倒,这东方银行就倒不了!</p>
您是怕这钱票跟宝钞一样倒了啊?看你个读书人,怎么见识还不如咱这老婆子呢!人家东方银行的钱票是有真金白银作保的,都跟户部大堂里押着呢,这东方银行骗人,那户部的大老爷也敢骗人?他要是敢骗人,老婆子我就去敲登闻鼓告御状去!咱老婆子可不跟你白话了,咱得赶紧去东方商会店铺那头排队买白菜了,这两天打折,再过两天可就没货了,这一冬天家里就得啃咸菜过日子了。</p>
由此第一批来东方银行存钱的还真就不是东方公司下属的职工来捧场,而是这些个日子还过得去的京师地面上的小老百姓们。</p>
足额的发行准备金、坚挺的市场流通保障、使用便利的优势,再加上商贸流通中迫切的实际需求,到了万历四十五年末,东方银行钱票还真就奇迹般的在京师地面上站稳了脚跟,除东方公司以外,好多其他的店铺也都接受了用钱票支付,即便是在东方公司尚未涉及的东城,都有东方银行钱票在流通。</p>
而就是东方银行自十一月初开始的这一动作,反而使得户部的官佐们今年年末的日子出奇的好过,只要是在京里的花销,统统向东方银行借贷出来钱票支付,剩下的那些真金白银就能够腾出来,花在刀刃上了。于是,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户部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拨付总计十一万三千七百元的东方银行钱票用以支付京师今年七至十二月的欠饷,而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是欣然接受,终于可以不用宝钞给那些兵弁发饷了。</p>
与此同时,东方银行也于年末向万历皇帝分润了九万四千元的东方银行钱票作为分红,这里面单是钱票发行的利润就将近七万两。巨大的利润使得原本不怎么看好朱由梼这一动作的万历皇帝很是欣喜,当即便让人从内帑调拨二十万两黄金给东方银行,让其发行等价的东方银行钱票。</p>
然而万历皇帝的这一招可是打了朱由梼一个措手不及,这当家大佬不懂经济学那是真可怕啊!这要是按着万历皇帝的安排办,东方银行钱票那就立马得玩蛋了。二十万两黄金啊,那就得发行二百万元钱票,这单靠东方公司折腾死也流通不了啊!</p>
可是淮安王还真就不得不看他爷爷的脸色,只能硬着头皮办。而为了抵消万历皇帝这把骚操作的副作用,东方银行不得不提前半年开放黄金白银与钱票的互兑业务,以谋求商团们对东方银行钱票的认可。</p>
这一开始还真就有好多人拿着钱票来换真金白银的,朱由梼那是硬挺着给换,即便是将钱票的所有准备金全部对付出去也在所不惜。这个办法可是让朱由梼彻底的绝望了,该死的、可恶的、不可饶恕的封建统治啊!</p>
然而,不得不说朱由梼的主角光环确实比他们家坟头草要高多了!不怎疯狂的兑换依旧是只持续了五天,接着便戛然而止,任何人都已经看得出东方银行钱票的坚挺了!</p>
于是乎,在五天后,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小规模的拿着真金白银来东方银行兑换钱票的情况。在十二月十九,因为砖塔支行储备的钱票不足,当天还不得不停止了兑付钱票的情况。</p>
这个没人安排布置的突发情况却给了东方银行钱票一个神助攻,当晚东城黑市上一元东方银行的钱票就可以兑换二两银子了!一下子东方银行的钱票就成了比真金白银还坚挺的硬通货,第二天东方银行三个网点便出现大批兑换钱票的人群。</p>
保安总局不得不从各个派驻所抽调警力维持秩序,同时还向东厂、锦衣卫借调了八百人从内承运库向三个网点不间断的调运钱票,仅十二月三十日一天,就兑付出去钱票十一万三千六百二十三元。</p>
接着便是春节休市,到了四十六年正月初五,经过了六天的发酵,兑换的热情确实不减反增,知道正月十六,才堪堪趋于稳定。期间东方银行共面向市场发行了二百九十万元的钱票,好在内廷汉经厂给力,没有断供。</p>
要不然,万历皇帝的利欲熏心、朱由梼的釜底抽薪的这一波行动还真就那么差一点就搞垮帝国京师尚未成熟的金融系统,也就差那么一点吓死朱由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