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接了,那不就更完了嘛!那可是彻彻底底的得罪了人家。人家本来就是借个名头收常例,你还真把保单当回事了呗!给你你就要啊!</p>
这弄得店主真是进退不得啊!</p>
要说这家店主那可是很有来头的,名叫王文林,徽商里面小有名气的大粮商,在全国都是能排的上号的,绝对的见过世面。朝廷里的浙党、楚党,即便是东林党那也都得给几分面子的,是绝对的家大业大,压根就瞧不上这点损失,之所以过来也就是为了安抚店铺的掌柜伙计,可巧不巧赶上这么一出,这银子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p>
好在掌柜的懂事,便上来就说弟兄们救火辛苦,这些银钱便算是店里的答谢云云。要说店铺这掌柜本是王文林族中的亲戚,派驻在京师管理在京的店铺,那也是见过世面的。原本就是和稀泥的说辞却又好巧不巧的就如一把磨得锋利异常的尖刀捅到了保安总局保险科一众科员的心窝子里了。</p>
本来自保险科成立以来,对于这财产保险的流言蜚语就不少,各式各样的难听话就没断过,甚至家里头的也抱怨过自己为啥要调在这保险科。街坊四邻虽说都还未涉及保险,也不懂保险是啥,但见天商户们口口相传的坏话也没少传过来,弄得一众保险科的真就有点抬不起头来,上到科长下至科员都是盼着能有一次赔付,好扭转世面上的看法。</p>
于是大伙本就憋着一股气,就得着这把翻身呢!原本像这家人为的事故,如果严格按照保单条款来说,不赔也是没问题的,可到场一众也存了扬眉吐气的心,便划入意外赔付条款给赔付了,结果却弄成了这么一出脱光了身子给瞎子看。</p>
当即便是一点好脸色也没有,直勾勾的盯着掌柜,言语不善的说道:“你啥时候见过保安局救火收钱的!给你赔付你就拿着,哪那么多废话!”,说完一把将银子塞在掌柜怀里,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就回去了。</p>
保安局众人这个架势那可是吓坏了店里的一众人啊!看看,人家果真是恼了,这还不明显吗?人家保安局这个保费那妥妥的是个局啊!这下可完犊子了!再看掌柜那表情啊,当真是精彩的很,就好似再说,大伙可都看到了啊!这可不是我接的,这是人家硬塞的啊!</p>
此事一过,一众吃瓜群众便都是在等着这家店铺倒霉,王文林自己也是心惊胆战,倒不是真怕了他保安局,可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人家保安局的背景那可是深厚的可以啊,真要是得罪了,手尾绝对少不了。王文林甚至都计划着等人家找上门后好好答对一番,便关了这个店,也是抱着惹不起躲的起的心。</p>
然而接下来,可是让这家店及一众吃瓜群众好等啊!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后王文林实在是没有耐心了,反正倒霉定了,既然人家不就你,那咱就就人家呗!早死早超生啦!再于是便找到自己的堂叔王坪方身上。</p>
王坪方得知此事,很是嘲笑了王文林一番,便是让他安心,说保安局不会找他麻烦的,可是王文林却是真不踏实,结果就强扭这王坪方带着他来到了保安总局赔罪。</p>
王文林可是被朱由梼亲自接见的,然后便也是对他和王坪方一通毫无保留的嘲笑加鄙视,他这番举动可是把保安局上下逗的不行不行的。</p>
王坪方是谁啊,现在那可是妥妥的保安局自己人,就他那现如今臭不要脸的劲可就是得了朱由梼的真传!你王文林是王坪方的亲侄子,那不也是咱们保安局的自家人嘛!自家人拆自家人的台,你可真是太有想法了!</p>
最后朱由梼还专门苦口婆心的将其完完整整的将保险的事讲了个清楚明白,这才算是打消了王文林的顾虑。</p>
结果明白了保险到底是咋回事的王文林二话不说,便将自己在京师保安局治下的三家粮行、一家布行及一众仓房全都投了保。而后便积极联络在京的徽商现身说法,并着重的强调了东方公司及朱由梼的十分崇尚的契约精神,而后徽商总会京师地面的扛把子便带队来在保安局。</p>
行业翘楚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到了六月末,保安局管辖的京师各坊商户的财产保险投保率就接近了八成,还有一部分家道富足的民户在知道内里的情由后也是纷纷投保。</p>
六月二十七,保安局便以东方公司的名义向顺天府捐了本色官银三千两用以赈济京师周边的流民,吴维东为表彰东方公司的善举以及前前后后安置流民的辛劳,专门题写“大公无私”的匾额,亲自送到保安总局。</p>
这还没完,借着王坪方的关系与王文林也混熟了的朱由梼更是上下撺掇,那一套套新颖的说辞把王文林忽悠的是五迷三道,最后硬是让王文林也向顺天府捐助了白银五百两、粟米一百石。而朱由梼也是将吃完原告吃被告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接着就去忽悠吴维东,让其大张旗鼓的带队视察王文林在京的各个店铺,也是让其给题了块“徽商善首”的匾额,这可把王文林给乐坏了,这还能这么玩吗?</p>
接着京师各家商号纷纷踊跃的捐助,多的一百两,少的五两的也有,一时间竟募集安置流民的资金达七千多两、粮食八百多石、木料三百方,其他物资无算,赈济流民的困局一下子就解了。</p>
吴维东也是惊奇,我去,这竟然能这么玩啊!就在准备如法炮制在去视察几家捐助的商户时,朱由梼却叫停了,按着二爷的话说,奇货可居才值钱,真要是你提的匾额烂大街的时候,这个局也就破了。</p>
而后朱由梼亲自操刀,选定了三家店铺,这回就是单纯的视察和慰问,也不提词,也不讲话。可就这么着却有人上赶着托关系找人到顺天府,请吴维东或者是张胡清去视察,有的开价都到五百两了。可这时朱由梼又一次拦住了吴维东亟不可待的步伐,就一句“你是顺天府尹、又不是堂院里的婊子,人家给钱你就去啊!”</p>
正所谓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后任你各家在怎么捐助,得到的也只是顺天府的公开表彰了。</p>
专项资金到位,顺天府的赈济困局解了,他朱由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两点,一是所有捐助的资金用途必须公示,一分一厘的花销都要传告京师;二是所有采购的赈济物资必须到捐助的各家商户购置,一厘一毫都不能花在别人家。</p>
这两条吴维东很是不解,张胡清也是一头雾水,衙门里的花销公示,这可是亘古未有啊,能这么干吗?结果朱由梼的态度很是强硬,你不这么干,那好,以后顺天府衙烧塌了房,你也别找我,再找我就打断你们俩的狗腿!</p>
吴维东、张胡清可得罪不起朱由梼,现如今朱由梼那是左有皇孙藩王的身份加持,如青龙压顶,右有都察御史的鼎力站台,如白虎望月,哪是他们一个受气专业户能得罪的。人家这么说,那就这么干呗!</p>
于是顺天府衙前立起了三块“流民赈济经费专款专用公示”的大牌匾,左边一块号“善举榜”,详细的记述了京师各界每家每户捐助的资金及物资的数额,排名不看捐多捐少,而是按照百家姓上的顺序来的;右边一块则号“义店榜”,明确的列举了赈济经费可以采购的各家店铺,且各家店铺出售赈济物资的折扣也是写的明明白白;中间一块没有名号,就是赈济经费一笔笔花销的流水账,精确到每一文。</p>
这可是破天荒的举动,任谁都没想到事能这么干,于是对于顺天府的举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p>
最直接的结果便是立起的牌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捐助热潮,各家各户竟将这“善举榜”当成了一个公开较劲的角斗场,之前有龌龊的商家间,或是有纠纷的邻里间都是相互攀比着捐,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武定侯徐家和怀宁侯孙家,两家就隔着一堵墙,相互间的龌龊打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互相看不顺眼的年头可是长了,两家就是相互挤兑,谁压谁一头都不成。</p>
结果武定侯府先是捐了二十两,怀宁侯就偏捐四十两压你一头,这武定侯能干嘛!于是乎两家就较上劲,天天的派人到顺天府的捐助,等着人家更新的榜单才回头,就这么你来我往,直到武定侯府捐了一千一百两,怀宁侯准备再捐二百两凑够一千二的时候,朱由梼出面叫停了两家的肆意妄为,最后协商每家都捐一千五百两,打个平手才算是了解此事。</p>
由此,到了四十五年七月初十,顺天府累计获得捐助白银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一两,粮食一千五百四十四石,其他物资无算。到了此时,顺天府终于有了气力再次恢复以工代赈的模式,便开始按照朱由梼的主意组织流民修缮京师至天津卫的陆路、疏通运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