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是一边满宛平县京师各坊找地方、一边与宛平县一众官佐协商承办徭役的后续事项,当真忙的脚不沾地。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一回到淮安王馆,草草的扒拉一口饭食便倒头就睡,弄得崔嬷嬷很是心疼。但老太太再心疼也知道朱由梼再做大事,便也只得吩咐崔保辉每天多帮帮忙,又告知卢受有事没事多照应。</p>
见天的找,地方确实选了几处,也只有咸宜坊的土地庙周边算是干净、只有勋贵势力,其他几处符合要求的大院,或多或少都会牵扯上朝廷的文官,朱由梼自知自己还没有能力与文官士绅放对,便才将保安局的驻地定在了咸宜坊。</p>
宛平县的协调联络也是步履蹒跚,根上还是在缺人手,原本定下的各坊里甲一刀切,现在变成了以咸宜坊为中心,逐个掌握周边各坊了。至于伙铺,先就不提人手的事了,就各伙铺现在那模样,当茅房都没人愿意用,那是彻彻底底的破败不堪。</p>
再有伙铺的设置也是有问题,原本遍地开花是没问题的,可是随着明朝的发展以及财富的积累分配,就导致了京师各坊人口分布不平均,由此伙铺和铺兵的安排自然也就不合理了,使得人口稠密的南城铺兵严重不足、治安极差,而人口较少的北城却是铺兵众多、人浮于事,反而被豪门大户给当奴仆一样驱使。</p>
反正原本美好的计划却由于人手不足的原因,展开的很是困难。</p>
头前清理了岳王庙周边的店铺并开始整修期间,朱由梼自己却是没闲着,破天荒的见天进宫见驾,整天就是粘着万历皇帝,也不管人家烦不烦,万历皇帝实在是无可奈何,任你如何指桑骂槐,这轴孩子就是假装听不见,前脚差人将他叉出去,转头舔着脸又转回来了,只得勉为其难的为其提了“日月同辉”的牌匾。</p>
朱由梼也不白拿,好似吃了多大的亏一样,给了万历皇帝一份虎威堂的股本庄票,由此大明皇室便持有了虎威堂一成的股份。然而万历皇帝对于这个可是一点都不在乎,什么破玩意,你爷爷我还缺你那点,不过本着蚂蚱腿也是肉的心态,万历皇帝却也没有不要。</p>
这边才落听,朱由梼便拉上崔保辉在京师宛平县各坊找地方安置流民。据了解内情的崔保辉讲,朱由梼如此积极的安置流民可不是为朝廷分忧,更多是盯上了这伙近乎免费的劳动力。前前后后几乎跑了京师所有的衙门,最后弄来了七个大院,但终归是人手有限,也只能敢在年前弄了六个安置院,收拢了壮年流民八百四十三人。之所以还收留了些老弱妇孺,据朱由梼说是能让那些壮年安心干活、无后顾之忧,可这见天满京城的四处张罗鸡蛋发给孩童,任谁都说他淮安王是个傻子。</p>
这边流民工队组织好,算上之前从南城招募,还带也有千八口子壮年劳力了,才算是缓解了伙铺急须修缮的问题。随着流民工队的补充和替代,原本侯五等人自南城招募的三百余军余从基建的活计中抽身出来,朱由梼便开始从中遴选,将这批军余为班底充实保安局了。</p>
之所以从这批人里面选,其实朱由梼也真是有苦衷。</p>
别看京营京卫十万,军余更是多如牛毛,可现在这个世道,军户们早就被欺压盘剥成了世代佃户或是卖身仆佣,稍微有那么一丝丝反抗精神的也都如侯五六兄弟一样去捞偏门了。剩下那些不愿被奴役、还不愿捞偏门、且还愿意自食其力的那可真就是凤毛麟角了。原本主营基建业务的虎威堂三队在设立之初计划编制是五百人,结果侯五等人差点没把脚底板磨秃噜皮才勉强招募到三百余,而这三百余就已经算得上能符合朱由梼要求的仅存硕果了。</p>
朱由梼对保安局属员的招募只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身家“清白”,不得有奸、淫、赌博的黑历史,这些人这一条都符合,不符合的人家干脆就没打算来。</p>
二是要能打能杀且还要敢打敢杀,这一条有点难,虽说主要对象都是军余,再怎么败坏,也是京师卫戍部队的预备役,日常行的都是军法,让这些人打家劫舍可能是不敢,但听说是干维持京师治安、缉凶捕盗的活计,大伙也都算是奋勇。</p>
三是要求不能超过四十岁,这一下就刷掉了小一百人。被刷掉的则是都被虎威堂三队雇佣了,都是签了五年的契书,便被分到各个流民工队去了。</p>
剩下的就逐一开始就跟走过场一样的考核了。过场走完,一众人等便被拉到了朱由梼从各部门讹来的最后一个大院,组织起了整训。而凡是都讲求门面的朱由梼还个这个院子起了个名字——皇明保安局专校。</p>
入校第一件事,便是洗澡换衣服,干净的袜子内衣裤、厚实的棉衣棉裤棉鞋都发到每个人手中,专人逐一的帮忙打理头发、修减胡须,一通拾掇完再一看,当真应了那句人靠衣服马靠鞍的老话。而后便是领取一应的寝具和洗漱用品,分组建队安排寝室。一众人自己带来的衣服也都贴好名牌送到安置院去浆洗干净,打成包送还给个人。这旧棉衣保安局众人可是不敢扔的,这大正月的能出来干活全靠这副棉衣,而这棉衣有可能就是这些军户余丁家中仅有的值钱财物了。</p>
整理好,每人发了一两银子、三只鸡和五升米,便让大伙连带自己的行李都送回家去,明天再返校报道,那痛快劲就好似二爷有金山银海一般。因为打明天开始就是为期一个月的封闭整训了。被赵启国招来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家里的顶梁劳力,如果直接封闭整训一个月,没准家里真会饿死人的。</p>
侯武对朱由梼这样的安排是很担心的,这一放回去,到时候不回来了怎么办,朱由梼的回答也是光棍,一句“那就随缘了”就把侯武打发掉了。</p>
第二天一早,陆陆续续考核通过的一百八十八人都按时回来了,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那便是宣城伯府三爷卫时春,自打这老兄被朱由梼狠狠拾掇一顿后,还真就去虎威堂报到了,这些天都是跟着朱由梼收罗救济流民,着实是把这老兄给累的够呛,头两天依旧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又被朱由梼收拾了几次后,便也消停了,但连续好些天跟朱由梼做事,这老兄反而愈发的积极起来了。</p>
这一百八十九人到校,朱由梼便亲自开始组织整训,头十天就是训练队列、体能、内务和规矩,次十天训练个人技艺、班组行动和小队配合,最后十天便是团队协助、中队、大队的规模行动。</p>
按现在钟点讲,每天早五点起床整理内务、绕着大院跑步、洗漱、吃早餐,接着便是规定训练,然后十二点准时吃午饭,午休,再接着规定训练,六点半准时吃晚饭,之后便是朱由梼亲自组织的每天一个时辰的睡前讲学,内容就是早年朱由梼在西苑写的三本小书,《虎威东方之愿景》、《保安局行为手册》和《治安论》,这也是每天最熬人的环节,使众人每天都处于煎熬之中。</p>
属实说,在高强度的周而复始的枯燥训练的同时,保安局专校的伙食真是没的说,早上粟米粥、杂面馒头管够,中午就是炖肉加杂面馒头,晚上就是各种炖鱼、炖下水再及杂面馒头,每人每天三个鸡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大家伙补油水。</p>
如此周而复始,雷打不动。每天从早到晚时间安排的紧密,让大伙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一众人的气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的重塑。</p>
一个月的整训才结束,咸宜坊、安富坊、金城坊的伙铺也重新整修完毕,随后朱由梼便对保安局专校第一期学员进行整编,从保安局老兄弟里调出十人,从一期调出一百一十人,组成保安总局一中队,接手咸宜坊和安富坊的伙铺及治安;又调出八名老兄弟和六十名一期学员组成暂编二中队,入住金城坊;剩下的连同卫时春等十九人都充实到保安总局,草草的搭建了总局侦缉科和总务科等职能科室。</p>
由此保安局算是正式开始接手宛平县京师内各坊的徭役了。按理来说应该继续招募人手,以期尽快在各坊铺开,但是朱由梼却是突然叫停了。一众人等都是不解,崔保辉还就此事问过,朱由梼只是说“让子弹再飞一会”的谁也听不懂的混话,便就见天带着刘飒和卫时春跟着一中队上街招摇过市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