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议论(2 / 2)

然后,才有了安王在皇宫里耍无赖那一幕。 </p>

这事传到勋贵家里,大家看法又有不同。 </p>

有赞同赵大学士的,认为祖宗家法礼不可废。 </p>

也有同意安王做法的。 </p>

“怎么说都是安王的嫡亲血脉,又是已故王妃的嫡女诞下的子嗣,就算是外孙,身上也留着安王的血!外祖变祖父,只有更亲近的份,我觉得这是好事啊!”同样生了一堆闺女儿子还没见踪影的宁远侯捻着胡须笑得可乐。他如今四十有二,妻妾生了十二金钗,带把的愣是没找上他家门,正发愁要过继哪一个堂弟的儿子过来,亲弟弟家里只有一根独苗,不但是庶子,还是个病秧子,不能接这烂摊子,就那些堂弟,掐架掐得热闹,若是安王这道折子皇上批了……恩恩,以后他拒绝起他们来也就理直气壮了。 </p>

与宁远侯有着同样心思的人居然不在少数。那些有儿子的家庭就罢了,只当是看一出好戏。没有儿子的,或多或少的都暗地里赞同安王的做法。特别是消息传到后宅,生不出嫡子的嫡妻们腰板都挺直了!支持!必须支持!甚至还有借故回娘家撺掇亲妈亲爹附和安王的。 </p>

于是,皇上的意见就变得分外重要了。 </p>

皇上也没打算自己背着,免得被人给扣个独断乾纲的帽子。 </p>

她招见了两位阁老和辅国公。 </p>

三只老狐狸俱都知道皇上请他们来的意思。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年纪最长的董阁老轻咳一声,开口了。 </p>

“于礼不合。” </p>

高胜寒眼巴巴地看向李阁老。 </p>

李阁老斟酌再三,揣摩一下圣意,道: </p>

“未尝不可。民间亦有家中仅有独女,坐产招夫的例子。” </p>

辅国公王秉正斜他一眼,冲外孙皇帝拱拱手,道: </p>

“安王家中与这又有不同。这是隔代传承,可女儿不能承爵,那孩子需得过到世子名下,方才站得住理。” </p>

“意思是,可行?”高胜寒抓住问题重点。 </p>

“安王愿意,皇上准允,就可行。”王秉正直接忽略宗族意见。 </p>

董阁老瞥了他一眼,不语。再想想外孙,比家中子孙更出息,心有戚戚。 </p>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