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万物之长,在于思与动……”
“人生之历,如山之涧流。初一垂露,渐成潭,逐成溪,聚成河,入海泛汪洋。似人之成长,初,稚嫩牙语,蹒跚学步。年长,方健行于天地。山之涧,可险,可幽,可百折而迥然不同。在其高,方势宏;在其险,才腾迢;于其平,其势趋缓。水之清澈,游鱼可见,光影婆娑。其浊,因雨候之外物;其浑,因人之乱为。如尘俗之行事,欲辨清,则太明;欲且过,又气堵。何解?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朋也。”
“故,当我们行走人生间有所得有所思时,方能体会人生不易,才能找到一套或一种适合我们有意义存活于世的大道!”
场内一阵肃静,这已超出了外域教义跟儒家思想的范畴,拓宽加深了思维探讨面,直达了人生意义所在,词澡虽不华丽,但《山涧清流》论意义内蕴却深远。
众人收起了看戏轻视之心,望着浅呡着茶静立着的逸影,脑中回味着自己的人生路,连撒哈布察、金兀术儿几人,也目露异色,不曾反驳。
良久,一把老朽的声音响起,原是席上的一位大儒问道:“何谓’道’?”说完两眼冒出异光望着逸影。
逸影略思半刻,侧身轻揖,然后缓缓道:“道者,初心也。诚如我们习文学术之初心,胸怀天下,抱着学文明理辩真象,安民兴邦为家园之心……”
“某君与朋辨:何谓初心?朋静默,须臾抬首曰:“如曰月之常替。天朗时,自见日炎月明。云遮绕,而日昏夜黑。似人处事!”君听之,揣揣问:“何如?”朋笑言:“世间事,多变异,不可测。”“请告?”“君欲成事,三不离。”君挽袖作揖,凝道:“何为三不离?”朋直三指轻语:“立心投向笃耕,三不离也!”君稍默,引掌抚心,随曰:“常在,不曾忘!”俗尘中,回首追忆少时稚嫩之事,当年的小语,便是初心。”
“无论百家争鸣,还是各派教义之矛盾,都是为了辨得一个富民强国之梦。诚如斐师与萨满真教的纷争,是君子之争,是追求真理之雄辩,又何来侮辱对方这种荒谬之小儿论呢?”
一番熊熊之论述,让在座诸多学子方忆起登天台上软禁的那位大儒,不正是我辈同道之人,为了追求一份安民真理,才落得如此之困厄,不由个个脸色激昂,眼中流露出无畏的竞毫光。
撒哈布察本人也为其理论折服,然又不能乱了阵脚,更不能让中州之学者认为萨满真教是禁言之邪教,这关乎到教中的宏观大计,更不能妄动!!
狄元与周轩清面面相对,然却深为其文采大理所折服,身边几位大儒不吭声,自己岂会自讨没趣,反驳逸影,怕落了个内斗自私之骂名!
“这小子,老夫没看错人,是一个大才。”二楼阁中一个小窗户露出清空上君的影子,看到逸影深入浅出,先用人生这大道理引起众人好奇之心,再利用这些学子的赤子抚民安邦之豪气,引出派教之争的本质生存之理。高,实在是高!看来,斐秋文这老鬼有救了,天下士人之囗,有你拓王爷与天剑老鬼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