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后,其属下的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向西投奔西域,投降唐朝的还有十多万人。李世民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将投降的突厥贵族和平民分离,平民安置在塞外,而各部落贵族,则令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因此当时迁入长安的突厥贵族有一万多人。
结果两年前,突利可汗之弟阿史那结社率因为曾经诬告突利可汗谋反而被李世民厌恶,眼见同样投降的突厥贵族一个个都封了大将军,将军,他却一直只是个中郎将,心生不满,于是纠结旧部企图谋反,很快被杀。
虽然叛乱很快平定,但是这一万多突厥贵族,再次引起了朝中的讨论。大家都认为,在京师生活这么多突厥人,是个极大的隐患,永嘉之乱前车之鉴未远,于是纷纷上书要求把这些突厥贵族外迁。
因为刚刚发生叛乱,心有余悸的李世民很快同意,于是决定恢复东突厥汗国,任命最忠心的一个突厥贵族,已经被赐姓李的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是为东突厥可汗,由李思摩率领这一万突厥贵族回到塞外。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唐防御薛延陀南下的屏障,一举两得。
但这些突厥贵族早就被长安的繁华腐蚀,哪里还愿意回到草原牧羊,而且去了塞北还要时刻担心薛延陀的南下侵扰,便就以害怕薛延陀为由不愿离开。
可惜李世民圣意已决,李思摩没办法,只好哭哭啼啼地离开长安。
自从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就一跃成为漠北老大,常常南下挑衅大唐。回到定襄故城重建牙帐的李思摩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就被打了好几次。所以一直上书,希望能够回到长安。
李世民当然不会同意,于是才有了这次李景恒出任胜州都督,充当李思摩的后盾。
李景恒往东北方向飞了一阵,黄沙变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感知到定襄城已经不远了,才按下云头,重新把纸马变了回来。
和李景恒想象中逐水而居的帐篷不同,经过十余年的汉化,定襄城已经和中原的城镇没什么两样了,其繁华程度比他的胜州榆林城强多了。
李景恒牵着马缓缓走进定襄城,找了一个商户打听俟利可汗的府邸在哪。那商户见李景恒身着唐服,又听说是从长安来的,立刻关了店门,很热情地亲自给李景恒带路,一路上跟李景恒大倒苦水,直说塞北艰苦,日日思念长安。
这时,那商户指了指远处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突厥人说那个是左贤王。
来胜州之前,李景恒已经对东突厥的基本情况做了大概的了解,重建东突厥汗国时,李世民除了封李思摩为可汗外,还封了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
也就是说那个阿史那忠就是东突厥的二号人物。不过阿史那忠现在已经不姓阿史那了,也被李世民赐了姓,叫做史忠。
于是李景恒谢别商户,向史忠走去。
史忠也看到李景恒朝自己走来,他同样日夜思念在长安的幸福生活,陡然看见熟悉又陌生的唐服,连忙翻身下马,主动问道:“郎君是从南边过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