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支天之柱。周易当然知道一些,《淮南子·墬形训》中记载:</p>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p>
而在《神异经·中荒经》则记载:</p>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p>
既然都在昆仑山附近,那么刚刚古巫曲提到的铜柱就极可能就是那个所谓天柱,只是后期被毁掉了,如今早已荡然无存!</p>
可是问题来了,周易如何也不能相信,铜柱周围三千里如削,那意思就是周长三千里呀,圆面积πR平方,小公式一算,那可就是三十里长的半径啊,整整一万五千米?怎么可能呢?</p>
那得需要多少铜?</p>
这个铜含量估计地球上也没那么多吧?</p>
在我们当今世界,钩机铲车大卡车也不一定能做到,那么数万年前西王母如何做到呢?</p>
显然这不科学!</p>
但是周易吃过这个主观臆断的亏,还差点因此丢了脸。</p>
所以这次他学乖了,没有直接妄下断言,而是试探着问道。</p>
“这个积石之山高不过千丈,以西王母不次于女娲的强大魂力,再加上万千子民,应该不难做到,可是这个巨大铜柱就有难了吧?毕竟那时候铜应该没那么多!”</p>
“哈哈哈,上祖果然是神龙转世,神武聪慧无比,这个问题提到了点子上了!”</p>
“这个铜柱非真正的铜柱,而是包铜之柱!”</p>
大祭司似乎有所准备,回答得从容不迫!</p>
“包铜?”</p>
“在我们的英雄大羿射落三足乌飞船的时候,得到了大量的青铜。但是这些青铜远远不够,而且我们当时的科技非常落后,我们只能生产出紫金之铜!”</p>
“紫金之铜也就是纯铜,合金技术西王母还不会,这个合金的技术当时只有夸父会。”</p>
“但是夸父他早跑没影了,去哪找他去呀?所以西王母只好大量冶炼了紫铜。</p>
这些紫铜,柔软延展性强,可以砸成铜皮,包裹在削成柱状半截神龙角上,外面看起来就像整根铜柱一样,其实只是包裹了紫铜外皮而已。”</p>
……</p>
周易这下彻底无语了!</p>
因为如果以当时的条件,以西王母的强大魂力,加上那时候人口的身高还未完全退化,全部身高在七米以上,那么这么多强大的劳动人民干这事还真没准能干成!</p>
更何况她们好像还找到了当年神龙的半个龙角!这就是直接省掉了建设巨型柱子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