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魏国厚恩而养的精锐,并不会有临阵怯战之心;而后者则是隶属魏国“世兵制”的士卒,家小死生都在魏国的一念之间,同样会被逼出勇气。
再者,邓艾并不冒进的做法,亦与等候胡遵前来夹击的战术很契合。
乃是以武钢车与辎车结阵缓缓而前,就连逆蜀以两三百西凉铁骑为一队前来骚扰都没有让他们迎敌,以此看来,彼应是没有将他们当作战场消耗品的打算。
或许,此番果真能大破蜀军,携带赏赐归去关中与家小团聚罢!
带着这样的想法,魏军士气颇盛。
“邓艾必死矣!”
而姜维得悉邓艾驱兵出来的时候,畅怀大笑之余,乃是如此作言的。
随后,便招聚所有西凉铁骑, 折箭而誓,曰“雪前番屈吴山之耻、复征北将军之仇,今朝也!不诛邓艾,誓不罢兵!”
乃留刘林的五百重步卒坚守营寨。
别遣百余骑入大漠,以树枝系马尾巴佯作千骑在伏。
将千骑以两百余人为一股,作五股远途侵扰邓艾的行军。
如作势将突阵、以弓矢抛射乱其阵型与恐吓士卒,夜间袭击宿夜斥候或鼓噪扰营等。且临发之前细细叮嘱,声称如若邓艾以关中精骑出来驱赶,则不可接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令其不堪其扰即可。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两百甲骑以及其余西凉铁骑,尽进驻屈吴山缓坡树林内的营寨。
让原本是混淆视听的营寨,真正有了两千将士。
这样的调度,并不是打算袭魏军后队。
而是逼迫邓艾分兵。
《孙子兵法》有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邓艾兵多而汉军寡。
若是直接一举压上鏖战,汉军哪怕胜了亦必然会折损不少。
且郑璞在离去前就与姜维计议过,断定了邓艾此番出战必然破釜沉舟而来,锐气必盛!故而当依着“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的兵法,先夺其气、累小胜而成大皆。
事实上,这点邓艾亦了然。
但当他驱兵临近屈吴山缓坡树林的汉军营寨时,还是不得不分了兵。
如果不留兵马在此,他就会陷入被汉军衔尾而来、前后夹击。
以全军在此处攻打营寨更不可取。
因为麾下将士都知道疤璞大纛以及汉军粮秣皆在媪围县,亦会质疑他舍本逐末,且同样要面临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