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儿子(1/5)(2 / 2)

“…可是悦华还不到一万人!”</p>

“但是传媒圈子跟资本走得近的话,很容易获得丰厚的回报!”</p>

“那我该怎么办?”</p>

张父摆了摆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知道王伟吗?”</p>

“…你说的是哪个?”</p>

全中国叫王伟的太多了,就好像张伟一样。</p>

“顺风快递的王伟!”</p>

“…知道,但是没见过!”</p>

“呵呵,我见过他,而且我还蛮佩服他!”</p>

张启年接着道:“王伟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企业管理者!”</p>

评价这么高?</p>

王伟是白手起家。</p>

虽然张俊生也是白手起家,但开外挂的和没开外挂的差别可大了去了,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在物流领域做到了龙头!</p>

还有,王伟低调得“令人指”。</p>

“顺风”一直是物流界的一个谜,它的创始人王伟也是一个谜。</p>

前世,创业近2o年,王伟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他完全绝缘媒体,甚至一度想在网上找两张王伟的照片都很难。</p>

知道12年之后,他才慢慢走到了台前…</p>

自媒体时代,王伟能低调成这个样子,实在太罕见了。</p>

才干出众!</p>

资料显示,到2oo7年年底,“顺风”的员工数已经突破6万人。</p>

6万人…</p>

统领6万人,还能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6万基层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并认可公司,这需要多么周密的管理制度?</p>

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企业文化?</p>

张父最看重王伟的一点,是他心志坚定。</p>

创业的时候,一堆的国际快递巨头找过王伟,想溢价收购他的“顺风”,他拒绝了。</p>

去年,张父想要注资“顺风”,都被王伟拒绝了,对任何收购企图,王伟一向是严词拒绝,无论自己多困难,都坚持不“卖身”。</p>

这点很不好,淘宝在搭建自己的物流渠道,一旦全国铺设完毕,顺风的快递业务,肯定会受损…</p>

今年年初,王伟找到了张父,答应让他入股百分之二十…</p>

“人家管理六万人,而且还能让公司运营的很健康,是怎么做到的呢?”</p>

“对呀,怎么做到的?”</p>

张父依然没有回答,而是说了一句很有经验的话:“一年的企业靠运气,五年的企业靠技术,十年的企业靠管理,百年的企业靠文化。”</p>

“淘宝、超市两项业务,雇佣员工数量超过十万,很多时候,我也想精剪一下,但是最终我没做,知道是为什么吗?”</p>

张俊生摇头:“不知道…”</p>

“引入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决策和行动;以利润作为核心目标,客观评价员工贡献与能力…”</p>

“具体该怎么做呢?”</p>

“很简单,开除一批人,再提拔另一批人!”</p>

“…开除?”</p>

“你还记得陈俊杰吗?”</p>

“…知道,你以前的同事,跟你一起创业的…”</p>

“十年前,我把他开除了,很多人说我不近人情,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方向!”</p>

陈俊杰原来是超市的二股东,哪里是开除,分明是权力斗争的失败品…</p>

但是,张启年把他赶出管理层之后,超市立刻开启了一轮新的扩张,彻底奠定了北方超市行业的霸主地位!</p>

张启年能够在三年时间把淘宝做到全国第一,跟实体超市本身就已经足够强大有很大关系!。</p>

张俊生若有所思,看了看自己父亲:“…您的意思,我要杀一批老员工?”</p>

“公司要发展,总有些拖后腿的,而且这些拖后腿的很有可能是你最开始的那些老伙伴,不杀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