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之所以要称帝,除了自己想要称帝以外,也是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赤眉军、绿林军、公孙述、隗嚣、王朗等人纷纷割据自立,而更始帝华玄也是对此无有对策,难以号令天下,所以光武帝华秀才建号建武,登基称帝,开创光武中兴。
而霍光则是接手了汉武帝华彻的遗诏,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汉昭帝华弗陵与汉宣帝华询,恰巧两位皇帝都是贤明之君,所以在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之后,再次开创出了大汉的昭宣中兴,堪称盛世!
所以,华雄的话,也是相当的明白,如果天下大乱之后,当今的皇帝,值得辅佐,那么,华雄便会安心的辅佐他,如果当今的皇帝昏庸无道,那么华雄便是自立为帝!这也是他的目标,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中兴大汉也没有比这个方式更直接更有效的了。并且,华雄也是直言,自己不放弃称帝的想法,而是更加倾向于,如果有机会,就自己去称帝,所以说,这样的回答,已经是相当的直接清楚了,听到这样的回答,荀或也是久久说不出话来。
因为,华雄清楚,历史上,荀或的思想,倾向于周公辅佐周成王、霍光辅佐汉昭帝、汉宣帝那样的中兴大汉的方式,但是华雄也是知道,荀或之所以在当时倾心于这种方式,是因为他那时的主公,是曹操,曹操是臣,是异姓的臣子,一旦称帝,那就是彻底的篡汉悖逆,试问大汉都没了,荀或的理想还在吗?
看到荀或久久不语,华雄也是开口说道:“文若兄,我坦言,权势、地位、兵马,是我所喜欢的,天下大乱,我若有机会,称帝,自然也是悖逆,可是,就像光武帝当年,天下群雄并立,诸帝并存,那种时候,又该如何去应对昵?”
“背弃一个昏君,而为万民祈福,这种事情,我华雄愿意去做,若真的有那么一天,光武世祖,便是我的榜样。”
“往昔我曾与奉孝坦言,我所扶持的汉,绝不是当今陛下以前的那个宦官外戚交替专乱朝政,世家大族控制官路,豪门大户兼并百姓的大汉,而是光武、昭宣之时的大汉,如冲质二帝,如殇帝、桓帝,此类君主,虽有贤才,也不可能是天下之福,故而,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非特权之天下,非庸人之天下,文若兄,不知道,您认为我说的,可有道理?”
从始至终,郭嘉也是一句话都没有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交谈,只有华雄与荀或两个人的交流,才更有作用,荀或的王道心结,也只有华雄才能给他打开,包括郭嘉在内,他明白,自己的这位师兄,自己是无法说服的。
就这样,良久之后,荀或也是开口了,他站了起来,来到了大堂的中心,而后竟然直接跪拜了下去!
“文若兄,您这是干什么?”
“明公,我荀或苦寻良主多年,如今终于得见,明公如此至诚,世所罕见,面对帝位诱惑,如此坦然,深懂我心。”
“荀或明白,天下无固定常法,不为尧存,不为梁亡,所以真正的英雄要善于顺遂大势,更要善于把握大势,善于拿捏大势,这样才是真正的英杰!”
“故而老子曾言,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普天之下,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故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就是这个道理,以天下为己任,方能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所以,天无常亲,而与善信,古人言明矣。”
“我荀氏一族,世受国恩,势必终生扶汉,无有二心,明公所言,荀或理解,若当今圣上不可为,我荀或便辅佐明公,再造大汉中兴!”
“今主公在上,请受荀或一拜!”
说着,荀或也是直接拜了下去,闻言,华雄也是大喜过望,直接过去扶起了荀或,而此时的郭嘉在听到荀竣的话之后,也是眼角一动,不过,他也是明白,真有那么一天,他有着属于他的办法,帮助华雄、真正的走到那一步,也能使得荀或,真的也走到那一步!
“文若,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哈哈,奉孝,今日你我三人,便是痛饮一番,如何?”
“哈哈,师兄,他有伤在身。”
闻言,荀或也是开口说道:“明公以天下百姓为念,自当爱惜身体,何故酗酒加身昵?”
闻言,华雄看了看郭嘉,而后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哈哈,好,就依文若所言,不过,我们也是饿了,走,告诉公佑,我们去饱餐一顿,也还是没问题的。”
说着,华雄再度牵着荀或与郭嘉,一个左手一个右手,直接走了出去,笑着喊道:“公佑、公佑、快快布置一桌饭菜啊,哈哈,我饿了啊!”
此时,华辟再次蒙圈,看到了华雄如此,也是不由得想起了华雄当初的一个手势,默默地竖起了中指,哎,不对不对,竖起了大栂指,华辟也是紧急更换了自己的手势,哎呦,主公,不错哦!
就这样,华雄与荀或郭嘉也是一起吃了一顿饱饭,在吃饭的过程里,三人也是就当前的局势再度交换了意见,最终荀或给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富民生、蓄其实,筑其墙、练其士,观动向,待其机,以争天下!”
可以说,荀或在安乐县所提出的这个宏观性质的方略,也是为华雄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定下了一个总体的方略性质的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