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围墙的流民每凑够三十人便有一名戴着红袖箍的人上前将他们领走,带到不同的区域。等手下的流民们吃掉碗中的糊糊之后,后果带他们领取工具和材料,然后到预定位置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窝棚,或者做一些清理场地、搭建厕所之类的工作。
让这些人自己动手搭建窝棚,一方面是因为人手不足,无法为这么多人准备足够的容身之所,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找些事做,以免流民们无事生非。
这些戴红箍的都是前些天到达营地里面的流民,他们经过简单培训之后便自动成为流民首领,负责带领新到的流民工作,并把营地内的纪律教给新到的流民。在第二批流民被运走之后,到这次大规模的流民潮到来之前,又有几百名零散流民进入营地,正好被培训成为了流民的小队长。
章维在宝应训练的几百名乡勇则分成十人一队,在营地内维持秩序。两个排的自卫队员有一半在围墙上威慑着外面的流民,另一半同样在营地内维持秩序。
大量武装力量在营地内维持秩序显然是必要的,随着流民潮到来的流民明显不如此前到来的那些零散流民那么老实,他们经历过长途流浪和劫掠生涯之后,不少人已经养成不服管束无法无天的性子,拒绝劳作,甚至动手反抗的大有人在。
不过在提前的培训中,胡作兴已经重点强调过对这些带头闹事者的处理方案,这种处理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一警百。当一个三十人的小队里面有一两个闹事者被长枪戳翻之后,剩余的人立刻就老实了下来,这种血淋淋的警告效果相当明显。
宝应乡勇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其中一部分在章维上任时有过面对水匪的战斗经历,更多的人根本没见过血,开始时颇有下不去手的,甚至有一支小队被闹事的一队流民追打得四散而逃。
直到附近的一个自卫队班冲过来用刺叨将闹事的这一队流民全歼之后,那一小队乡勇才重新集合起来。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其他乡勇们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全队完成一两次刺杀之后,事情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这个时代毕竟不同于和平的现代,人们对生命的尊重远不及后世,几次刺杀之后,那些原本还是农民的乡勇们便有了杀气在身,他们染血的长枪加上身上的杀气便形成越来越强的威慑,后面到来的流民之中,敢于闹事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流民营里面有烧柴,有足够的食物,有严格的纪律,进入其中的流民很快就习惯了服从,几天之后便显得井然有序进来,倒有些像一支队伍的样子了。
所有流民的身份被一一甄别后进行了登记,少数有家人的也并没有被拆散,大家的情绪便渐渐安定下来,管理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前锋之后到来的流民大潮主体也没有闹出什么花样,在不甘放弃首领位置的一波带头闹事者被乱枪射杀之后,便也像最先到达的前锋一样被编成三十人一队,在营地内安顿下来。
当三天之后,最后的流民都被收拢起来之后,这个流民营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一排排的窝棚建得整整齐齐,每天在队长带领下做着各自的事情。即使营地内没有那么多工作要做,流民们也会被带着做些开挖沟渠或平整道路之类的事情,总之不会让他们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