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这八门线膛炮,就是整艘船的主要进攻火力了,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这八门炮每一门的射界都超过110度,可以照顾到从船只首尾到两侧的多数方向,只有正前方和正后方因为有龙骨的阻挡,无法进行射击。
为了弥补火炮减少之后船只近战能力的不足,他们决定在船舷两侧分别加装一定数量的大口径后装滑膛枪。目前军械厂并没有适合船用的类似枪械,不过大卫对这种枪十分看重,他认为在缺少了侧舷火炮的情况下,若没有这种介于枪炮之间的武器作为补充的话,船只的近战能力太差,简直就是没有自保的能力。
章泽天看过大卫画出来的这种枪装在船上的示意图之后,也觉得这东西是必要的,便把开发这种武器的任务下发给了军械厂。
军械厂充分了解了这种枪的使用要求之后,试制了几款不同样子的武器出来,结果与大卫最初想象的完全不同,因为军械厂拿出来的是一种类似于碗口铳的短管炮!
这种炮后来被章泽天命名为近防炮。近防炮的口径是28公毫(毫米),滑膛炮管长550公毫,发射铜壳定装弹,使用类似于后装枪的火帽式击发方式,弹药有雨散弹和独头弹两种,分别用来攻击敌方船上人员和装备,有效射程150公尺,最佳射击距离80公尺以内。这种炮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敌船靠近准备跳帮作战前压制或杀伤敌船上的人员,弥补大口径火炮在近距离上的射击死角问题。
近防炮自重16公斤,射击时的后坐力巨大,人力完全无法承受,只能架设在船舷上的固定架上使用。为了扩展近防炮的作用,军械厂为其设计了带有驻锄的三脚支架,用来将近防炮拿到陆地上使用。支架重量17.6公斤,比炮更重,上岸使用时,需要由一个人搬运炮身,一个人搬运支架,另一个人携带弹药,组成一个炮组行动。
为了保护炮手,在船上的炮位上还设计了木制包铁壳的防护罩,可以抵御敌船上弓箭和火铳的攻击。
为船只增加水密隔舱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就连龙骨的架设都要朝廷改动。水密隔舱需要实现可靠密封,并承受巨大的水压,那些隔板实际上是与龙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和承力结构都需要全新的设计计算才行。
为船上那八门火炮专门设计的承力结构同样如此,需要将火炮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分散到整艘船去承受,才能避免甲板或其他结构件被震坏。更严重的是,这些火炮都有十分宽泛的可调整射角,后坐力的方向不是固定的,对承力结构的要求也就更高。
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船匠们先搭建了几个试验炮架,将准备装上船的155公毫口径大炮装到上面,朝廷反复射击试验,修正了其中不少缺陷之后才最终定型。
造船的木料和其他材料章泽天已经准备了很久,产自两广一带的栎木(橡木)、产自东南亚的柚木和产自山东半岛本地的柏木及松木、榆木等各种木材都已经储存了许多,造船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当各种结构试验结束之后,章家庄的第一艘新式软帆船在宝丰五年三月开建,到七月完成主体建造,九月完成栖装下水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