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可以解决失真的问题,相对的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图案的亮度不足,在勾勒描摹的时候同样有失真的问题存在。
章泽天从去年开始,就令人四处搜购名家字帖和高质量的凸透镜,此时手上已经有了几十本不错的字帖,其中不乏年代尚不算久远的赵孟頫、鲜于枢等人的作品,甚至还买到了米芾的一本行书诗册,以及一幅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拓片,此时如果开始印刷的话,应该能够很快打开市场。
章泽天研究石印并不完全为了赚钱,也是因为 现在的工作中有很多图纸之类的东西需要进行复制,他手中又没有复印技术或晒图技术,便只能考虑用制版印刷的办法来复制这些图纸和文件了。
桃李书社用小孔成像法首先完成的是大文朝当代几位比较著名的书法家的一些书贴的制版和印刷,为此章泽天已经提前请梁松、龚其贤、王承嗣等人专门写下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文字,他自己也亲自执笔写了一套共计50首的《历代启蒙诗》,他最擅长行书和魏碑,在相识的几位老先生的建议下,他所写的是带有浓浓的魏碑意味的楷书。
这些书贴并没有草率地结集成一两本书,而是按照篇幅分别出版。像他所写的诗集可以印成一本书,而一些手稿册页类的东西都只有一个单页或几页,在印刷出来之后章泽天便让人分别装裱成卷轴等形式,准备分别出售。
基于前面所说的那些原因,这些字帖的印刷水平不是特别好,但是由于此时完全没有类似的法贴类印刷品问世,这些字帖还是受到了来自各地的商贩们的追捧。
首批印刷的数量并不算多,这些法贴只是试验性地印了几十上百册,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
说起这些来青岛的商贩,就不能不提今年下半年以来主动来到青岛港贸易的商船增长情况。
章泽天从去年开始,就在广东沿海宣传自家港口,但是至今为止来自广东福建一带的商船就只有上次诸彩老麾下师本昌一行和佛山商人张敬尧,福建商船更是一艘都没有。
可能是因为肴记南通分号开张的事情,下半年江浙一带倒是有一些船只来过青岛,只是他们运来的物资中,有一些并不 章泽天欢迎的,被征收了不少的关税,利润相当有限。更有一些与章家庄出产的货物有冲突,只能赔本甩卖掉。但是章家庄这里出产的大量优质货物,还是让这些商人的回程利润变得颇为可观。
也正是因此,章泽天反复叮嘱那些来自江浙一带的商人,希望他们按照这里的货物清单带货过来,那些这边急需的粮食、优质木材、毛竹、金属等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海运的路上没有关卡税收,再加上这边的免税及优惠收购价格,还是有利可图的。
正是因为章泽天的这种宣传,同时应该还有肴记南通分号的宣传效果,到进入八月底之后来到青岛的商船,携带的货物就多是章泽天喜欢的基础物资了。
也正是这些来自江浙富裕地方的商船,成了桃李书社出版的书籍和字帖的主要贩卖途径。尤其是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字帖,更是卖出了平均每尺一钱白银的高价,像章泽天所书的诗册共有五十页八开纸,批发的标价就高达二两银子,章泽天又不是什么名家,仍旧被那些商人争相买走,可见这种东西运到江南之后的价格会高到什么样夸张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