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过来坐啊,走几步都不愿意。”
“扶一下我,腿麻了。”
苏墨哑然失笑,急忙过去将王绩扶到了椅子上,得亏王绩体质不错,不然这一日根本撑不下来。
“三日后正式开始上课,你看怎么样?”苏墨道。
“这未免有些太着急了吧,我看来此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科举而来,只有一小部分选择了其他的科目,现在离科举考试还剩下十日不到,教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等他们先考完了再说。”王绩思考片刻道。
“临阵磨刀,终归也能快上几分。”
王绩听罢,摇了摇头,显然不认同这个观点。
“如今科举常科主要为‘明经’和‘进士’两大科,明经科主要考的就是儒家经学,进士科考时务策五道,这两科都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至少得经过数年的锤炼。”
“尤其是进士科,以文章策略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难不成你能在短短几天内让一个学生作出优美文章或是透彻论述,这显然是天方夜谭。”王绩道。
他是亲身经历过科举考试的,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深深知晓写出好的文章需要花费无数心血,短时间练就根本不可能。
“虽然短时间不能让他们改变根本,但至少能改变他们看待某一事物的眼光,或许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苏墨微微一笑。
他对科举考试的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其中内容,而是对吏部的出题思路有着很深的认知,往往每一年的科举考试,大多都与时代大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这个时代通讯简陋,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所以基本上没有人能猜出考官将要出什么方面的题目。
但对于苏墨则不然,他对于大唐历史了如指掌。
他记得,贞观八年繁杂的试题之中,主要突出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御敌”之策,虽没有明说敌是什么,但肯定是大唐四方之敌,第二个主题是围绕“治国之法”展开。
王绩颇有些无奈道:“改变眼光有什么用,难不成你还能猜中考官出什么题?”
“若我还真能猜中呢。”苏墨狡黠一笑。
“若你真能猜中,我王绩话放在这里,三个月不饮酒,而且以后你说什么我干什么。”王绩挑眉道,他根本不相信苏墨能押中科举题目。
“当真?”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你若猜不中,你的美酒要给我一坛。”
“那就这样说定了。”苏墨道。
王绩听到苏墨确定的回答,不禁舔了舔嘴巴,下个月就有足足一坛美酒可以畅饮了,这日子真是太舒坦了!
忽然,一阵香味从书院内传了出来,几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片刻后,孙子沐来到了大门前。
“苏院长,我爷爷让我来喊你们,食堂的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开饭了。”
“好,我们这就过去。”苏墨嗅了嗅空气中味道,真香啊!
果然,让曾经的御厨掌管食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这也算是帮骊山宫中的仆人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再也不用为平日里的生活担忧了,苏墨将他们全部都安排在了书院的编制内,有了工作自然也就有了薪俸。
“灵儿呢?”苏墨一转头才发现慕灵儿不见了踪影。
孙子沐摸了摸头道:“我刚刚看见灵儿姐姐在厨房,正缠着让爷爷蒸一笼包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