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考生云集(2 / 2)

他之前在平康坊写下的“墨梅”一诗,近半月以来在文坛流传越来越广,甚至还有一些文坛负有盛名的大家专门写下评注,“墨苏”这个名字成为了长安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苏墨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他作出这首诗已经过了一月有余,为何直到现在才流传开来,很大可能是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也不知道包含着什么心思。

“墨苏作的诗,关我苏墨什么事?”苏墨也不担心,内心很坦然,文坛再乱,也影响不到他。

纵观历朝历代文坛新星,多半是两种命运,一是势头过盛,会被刻意打压,还未成长起来就已夭折;二是早早依附于某一朝中党派,成为被操纵的工具,只能随波逐流,其中只有极少数才能幸免。

一个着灰色厚袄,浓眉大眼的书生坐到了苏墨的对面。

“有何症状?”苏墨询问病情。

“没有。”书生憨厚一笑,眼神局促的打量着苏墨。

“既然没病,为何要来万象阁?”

“我叫林渊,是想问问,苏先生神通广大,可知道长安有哪些不需要介绍便能进入的书院。”灰袄书生话刚一出口,万象阁中其他书生纷纷探头观望。

“书院?”

苏墨眉头微微一皱,他脑海中搜索着长安的各大书院的信息。

长安城中确实有许多书院,是唐初伴随科举制度一同出现的,这些书院成立的年限都不是很久,只有极个别传承年代比较久远,但是建立书院的人多是文坛具有名望的大家,背后有着朝中大员或是名门望族的支持。

这一类书院轻易不会向普通学生开放,能进入其中的学生大多身份都不一般,必须由专人介绍才能进入其中,而且这些书院大多在朝廷中都会依附于某一派系,其中的学生会受到远超平常学生的照拂。

如今科考在即,这些书院往往有渠道知晓朝廷发布的第一手信息,也因此,其中学习的学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在我的印象之中,似乎没有这样的书院。”苏墨摇了摇头。

长安寸土寸金,即使是书院也要考虑成本,因此几乎没有书院会招收平民学生,而且从以往科考放榜的结果来看,平民学生能够金榜题名的很少很少。

虽然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公平,但这种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在教育方面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出生在长安的富家子弟很小便能进入书院,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平民考生却只能靠自己埋头苦读。

杨渊等一众学生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科举虽公正,但我等走到如今和长安各大书院中的王公贵族子弟相比,付出的努力不知多了多少倍,到头来却依旧比不过他们,同样的四书五经,他们有名家大儒注解经义,而我们却得苦苦钻研,还时刻担心莫要误入歧路。”杨渊说着叹了一口气。

杨渊所说似乎引起了共鸣,万象阁中响起了零落的叹息之声。

苏墨也理解这些进京赶考学子的无奈,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人生地不熟,想找个引荐之人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