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来到前线,亲自去侦察敌情。他发现明军的排兵布阵前强后弱,优势兵力都部署在前锋线上,后防薄弱。他当即决定,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绕过对方主力,偷袭明军的粮仓,切断明军退路。
清军依计行事断了明军的后路将明军包围。明军果然军心大乱。
洪承畴毛了。这下不好玩了,后路被断事小,饭没得吃了事大。他决定先撤回去弄着粮食再说。他对各路总兵说:咱来时一块来,走时一块走,一起往外冲,谁也拦不住。
谁知道这帮家伙一听说撤,撒丫子就跑。清军肆意屠杀。明军死伤大半。
明军各部自顾自跑了,把主帅洪承畴扔在包围圈内。洪承畴再想跑,跑不了了。皇太极把松山团团围住,打算把他和明军活活饿死。洪承畴的手下不想做饿死鬼,向皇太极投降,引狼入室。一番血战之后,洪承畴战败被俘,投降了。
祖大寿弹尽粮绝,眼看解围无望也献城投降。明军在长城以北的防线宣告崩溃。
吴三桂逃出重围退守宁远,收拢残兵败将,重新构筑防线。
皇太极本想乘胜追击,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宁远城让他望而却步。他派出一拨又一拨的人前去招降吴三桂,寄希望于不战而胜。但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的价码都提到“分茅裂土”的份上——允许吴三桂割据称王——吴三桂仍然不为所动。
皇太极有病在身不能久留,只好暂时收兵回营。
在东北大战的同期,河南发生大旱。饥民遍地给了农民军咸鱼翻身的机会。
张献忠在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投降了官军,但拒绝遣散军队。洪承畴率军北上后,张献忠再度举旗造反。
李自成被官军击败后逃进商洛山中潜伏,后来听说张献忠重新起事便出山收拢旧部去投奔张献忠。但张献忠出于私心想干掉李自成吞并他的队伍。李自成发觉后赶紧带人逃走。
官府以为李自成早死了,没想到他又出来活动,派兵追剿,把他堵在四川的一个山沟里。李自成出不去了,愁苦之余想自杀了事,所幸被部下拦下。部众见状纷纷离他而去,投降了官军。他最得力的大将刘宗敏也准备投降。
李自成对刘宗敏说:人都说我有做天子的命。你何不替我算一卦试试。如果不是,你把我脑袋砍下来带走,也能去邀功请赏。
刘宗敏还真去算了一卦,证明李自成所言不虚。刘宗敏连算三卦都是一个结果,对李自成深信不疑。刘宗敏从此死心塌地跟着李自成。
李自成放弃辎重,翻山逃走,带着队伍潜入河南。
在河南,李自成不仅扩张了队伍还得到了两位得力助手,牛金星和李岩。
牛金星和李岩不仅帮他出谋划策,还帮他包装形象。
牛金星劝他“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摆脱盗匪的形象。李岩也劝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要再搞“三光”政策。
李自成“性猜忍,日杀人斮[zhuó](砍断)足剖心为戏”。因为他杀人如麻,名声很不好。所过村镇老百姓见到他都怕得要死,拼命抵抗。
李自成听从他们的建议开始改变形象。他从严肃军纪下手,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农民军从此军纪肃然。
李岩打出“均田免粮”口号,还编了一个歌谣教给沿途的小孩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他竭力把李自成包装成“割富济贫”的大侠形象。
农民军将抢来的财物拿出一部分赈济灾民。灾民感恩戴德,纷纷加入农民军。李自成的队伍迅速扩大,进攻时遇到的阻力也明显减少。
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抓住了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万历和郑贵妃的儿子。就是因为他,万历和大臣们打了十几年的嘴官司。后来太子没做成,朱常洵去洛阳做了福王。因为有万历的倾囊相助,福王是诸王中最富有的王。
李自成抓住他可发财了,从此不愁吃不愁穿。他用王府的钱赈济灾民、招兵买马,队伍很快扩充到几十万,成为农民军中实力最强的人。
李自成把福王杀了,拿福王的血和鹿血掺和着当酒喝,美名其曰福鹿(福禄)酒。
李自成率军攻打开封,久攻不下,“屠密县(河南新密)”后撤走。
李自成还是改不了嗜杀的毛病。他规定“攻城,迎降者不杀,守一日杀十之三,二日杀十之七,三日屠之”。很像当年的蒙古人进中国。
屠城时,农民军如打猎一般围堵城中百姓。步兵逐渐收紧包围圈,骑兵在外围追杀漏网者。待百姓都被拢到一起时,集体屠杀,“无一人得免”。
后来李自成又去打开封,被流箭射中一眼,从此变成独眼龙。李自成大怒,发狠要攻下开封。
他攻城不用云梯,让士卒攻到城下后抠一块城墙砖回来。带砖回来,回去睡觉。没带砖回来,斩。不久,城墙就被抠出一个大洞。他又派人往墙洞里填充火药,告诉他们等骑兵部队过来后就点燃火药炸塌城墙。没想到开封城墙非常坚固,火药爆炸后没炸塌城墙,火力向外迸射反倒把骑兵撂倒一片。
李自成无计可施只得怏怏而去。他攻陷陈州(河南淮阳)后屠城泄愤。
李自成让人联想起红巾军的刘福通。“福通每陷一城,以人为粮食,既尽,复陷一处,故其所过,赤地千里”。
李自成和刘福通都是农民军。农民军是反政府军但不一定就是义军。它反政府同时也可能同样反人民、反人类。他们夺得了政权也不一定会想着为人民谋福利,只是把人民视为自己的财产或者满足私欲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