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海令”一出不仅使中国海上贸易大受打击,也同时连累了渔业和造船业。
但是沿海百姓世代打渔经商,不让出海他们吃什么?政府虽有禁令,但他们照干不误,无非是由地上转入地下而已。
正常贸易变成走私。原来的商队现在变成走私集团。在利益的驱动下,中日走私团伙联起手来武力对抗明朝政府。
真海盗和走私团伙都被明朝通称为“倭寇”。 “倭”是矮的意思,代指矮冬瓜一般的日本人。“倭寇”的本意是指日本海盗。后来中日联合海上走私团伙出现,明朝把他们也归到“倭寇”里面,一视同仁,一块打击。
不过明军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跟装备精良的倭寇缠斗屡落下风。日本的WSD非常锋利,能把明军的大砍刀削断。明军身上的铁甲在WSD面前跟没穿一样,根本扛不住WSD的劈砍。
倭寇一度占领了中国沿海20多座城市,以这些城市为基地在沿海一带甚至深入内地烧杀抢掠。
嘉靖让浙江巡抚朱纨领兵清剿东南倭寇。朱纨是个狠角色,手段强硬,双管齐下。他不仅打击倭寇,也打击跟倭寇有来往的百姓,包括跟倭寇有贸易来往的商人,一律按通倭罪论处。他在沿海地区实行保甲连坐制度,一人通倭,全家乃至全村遭殃。他严格执行禁海令,禁止百姓下海,见到两桅以上的大船便就地烧毁。
朱纨组建了一支舰队,深入倭寇的巢穴围剿倭寇,端了最大的走私贸易基地也是海盗聚集地的双屿港(在宁波外海)。
双屿港是在佛郎机(明朝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混称)控制下的黑市。倭寇和佛郎机在此交易。
朱纨用木头和石头填塞了双屿港的港口,使船只再也无法在此靠岸。
被赶走的佛郎机转而在濠镜(澳门)落脚,通过贿赂当地官员获得暂住权,后来竟然霸占了濠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通过朱纨的一系列打击,沿海地区的倭患逐渐得到控制。
但是他铁腕禁海不仅断了倭寇的生路也断了沿海百姓的生路。倭寇恨他,沿海百姓也恨他,各地官员也纷纷投诉他。御史弹劾朱纨擅自杀戮,杀人如麻。朝廷下令将其免职、双规。
朱纨感到委屈,喝药自杀。
随后几年没人愿意接替朱纨的工作,海防逐渐荒废。倭患做了一个俯卧撑,再次抬头。
大盗汪直将朱纨打散的倭寇收至麾下,成为东南沿海势力最大的海盗头子。
汪直本是徽商出身,手下有几百条船和上万人的武装。嘉靖禁海后,他把商团总部迁往日本九洲,占岛为王,变身倭寇。他因为实力最强被倭寇奉为盟主。
他率领倭寇反攻大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地区很快又变成倭寇的天下。
嘉靖只好再次派兵剿匪。这次他指派的主帅是浙江巡抚胡宗宪。
胡宗宪手下有两员大将,俞大猷和戚继光,能征惯战。两人率军反击倭寇,打得倭寇节节败退,最终被赶下大海。
但是倭寇流窜海上,随时还能上岸卷土重来。明军云集浙江,他们便北上江苏、山东。明军向江北集结,他们掉头南下骚扰福建。明军防不胜防。
胡宗宪认为武力绞杀无法彻底平定倭患,必须剿抚并用。他派人招安汪直,许诺他恢复自由贸易。
汪直愿意被招安。他和单纯靠抢为生的海盗还是有区别的,甚至说是对头。如果不是为了提防海盗抢他的商队,他也不必养着上万人的私人武装。他率领倭寇进攻沿海,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要挟官府,开港通市”。
汪直得到胡宗宪通商互市的承诺后,率领部分手下前来投降。
但是汪直上岸到达杭州后遭到巡按御史王本固的逮捕。
巡按御史是都察院(相当于中纪委)派往地方巡察工作的官,相当于中央巡视组组长。巡按御史别看级别不高,只是正七品,但权力颇大,可以检查指导巡抚的工作。
王本固不同意招抚汪直,认为胡宗宪拿了汪直的好处替汪直说话,上书朝廷建议处死汪直。
胡宗宪不敢坚持招抚汪直,闭口不言,做了缩头乌龟。
朝廷相信杀了汪直,倭寇群龙无首不攻自乱,同意处死汪直。
没承想汪直之死直接带来江浙十年战乱。汪直的手下悲愤难当疯狂报复,血洗中国沿海。明军不能阻挡。
嘉靖迁怒于胡宗宪。有人指控胡宗宪是严嵩一党漏网之鱼。嘉靖于是将胡宗宪撤职查办。胡宗宪有冤无处申,在狱中自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