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向鱼朝恩请战,建议主动出击去打史思明。
鱼朝恩不准。他见史思明攻占魏州后按兵不动,认为他不敢为了安庆绪冒险挑战60万TJ。鱼朝恩打算先集中精力拿下安庆绪,然后再去打史思明。
安庆绪得知史思明来援死战不降。郭子仪久攻不下只得转为围困。这一困就是半年。
邺城粮尽,逮只老鼠都能卖出高价。马匹没有饲料,士兵只好拆墙挖出土坯中的稻草喂马。叛军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TJ的日子也不好过。史思明虽然不敢与TJ决战,但是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击TJ。TJ如果出战,叛军立即退回城内坚守。TJ奉鱼朝恩的命令不能主动进攻,只能被动防守史思明。
叛军日夜袭扰TJ,让TJ不得休息。TJ身心俱疲,士气低落。
史思明尤嫌不足,让士兵穿上TJ的军装,化妆潜入TJ的后方,袭扰TJ的粮道。TJ吃饭也成了问题,军心不稳,厌战情绪上升。
史思明觉得差不多了,向TJ发起挑战。
两军约好时间决战。
到了决战这一天,60万TJ开往决战地点。史思明亲率5万精兵来到阵前。TJ不相信史思明只带这么点兵前来决战,以为只是先头部队,一面整理阵型,一面等待史思明的大部队到来。
没想到史思明率兵发起冲锋。TJ仓促应战,陷入混乱之中。TJ参加决战的九大节度使只有李光弼等4个节度使加入战团。两军“杀伤相半”。
“杀伤相半”看似打了平手,实际上是TJ输了。四个节度使假设拥兵20多万的话,死伤一半就是十多万。而史思明的五万人死伤一半不过是两万多人。TJ死伤人数远远超过叛军。
两军正在激战,突然间狂风大作,风沙骤起,对面不见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使战斗无法继续。两军放弃厮杀各自往回跑。
郭子仪的部队正在阵后整理阵型,风沙中见到溃兵冲过来以为叛军杀到,慌忙投入战斗。TJ开始自相残杀,最终杀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郭子仪战后清点人马,一万匹战马仅剩下三千,十万盔甲兵器所剩无几,士兵只剩下几万人。也就是说郭子仪的十万大军还没有接敌就已经丧失战斗力了。
其他各节度使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率领残兵各自逃回各自的辖区。
集结在邺郡周边的六十万TJ被一阵风全刮跑了,全刮没了。
郭子仪只得率领残兵退守河阳(河南焦作孟州市南)。
TJ惨败,九大节度使纷纷上表请罪。唐肃宗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宽恕了他们。
但鱼朝恩厌恶郭子仪,把兵败归咎于郭子仪。郭子仪也的确难辞其咎。兄弟部队在前面都打半天了,他的部队竟然还没有整理好阵型。兄弟部队因为大风撤下来时,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发动攻击,结果引发全线溃败。并且他的部队是首先溃逃的。这反映出郭子仪的部队平时训练和军纪都非常差。
唐肃宗将郭子仪免职,让治军严整的李光弼接替他。
李光弼接管军队后让军队面貌一新。但是“朔方将士乐子仪之宽,惮光弼之严”。将士们还是喜欢郭子仪的宽松,畏惧李光弼的严格。
郭子仪的部将张用济打算武力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仆固怀恩等部将劝他不要那么做,那样会让皇上疑心是郭子仪幕后指使,可能会给郭子仪带来灭顶之灾。
李光弼知道后处死了张用济,提拔仆固怀恩为朔方军的副帅。
邺城解围后,安庆绪亲到史思明的大帐感谢他出手相助。谁成想史思明把脸一拉,斥责他弑父自立,喝令左右把安庆绪推出辕门斩首。
史思明收编了安庆绪的军队,自立为帝。
叛军兵分四路向唐朝发起猛烈进攻。TJ的防线被突破,连丢开封、郑州数城。李光弼不得已放弃洛阳,收缩防线到河阳一带,利用黄河阻挡叛军。
叛军占领洛阳后进攻河阳。
李光弼部署军队打防守反击。他对将领们说:如果我急速挥动军旗,你们必须同时向敌人发起猛攻,不惜一切代价杀入敌阵。谁敢后退一步,我格杀勿论!如果作战不利,你们战死了,我会自杀陪你们,决不会让你们孤独死去。
开战后,TJ将士顽强抵抗,挡住了叛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叛军进攻的势头渐衰。李光弼急挥军旗。TJ反守为攻,奋不顾身杀入敌营。叛军大败,被斩杀一千多人,另有一千多人在逃跑时掉进黄河淹死。
严肃军纪后TJ战斗力大幅度提升。此后TJ与叛军多次交手,都以TJ获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