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属眼里,他爱兵如子、受人爱戴。杨广曾领军观猎遇上大雨。左右送上雨衣。杨广拒而不受,说:“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大家都淋雨,我怎么能自己一个人穿雨衣呢。命左右拿走,仍然冒着大雨立马观看,把将士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杨广不但德行好,能力还强,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论武功,杨广年仅20岁就统领百万雄师过大江,灭了南陈统一了中国。杨广治军有方,带出来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对百姓秋毫无犯。
杨广占领建康的第一件事是封存南陈的图册档案和仓库,对南陈的美色财宝毫不动心。“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论政治,杨广坐镇江南时采取怀柔政策,很快稳定了江南局势。他纳江南女子为妾、学习江南方言、重用江南才子,培养自己对江南的感情。江南人也视他为可信赖的朋友。他极力弥补南北300年的隔阂,使南北双方不仅在地域上融合在一起,也在思想感情上融合在一起。这显示出他非凡的政治头脑。
还有一点,杨广的文采非常好。
杨广写的诗,《饮马长城窟行》“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恢宏大气;《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暗销魂。”,意境深远;《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极其传神。他的诗是后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总之,杨广是隋文帝夫妇和朝廷上下都认可的好同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完人。
不过按照史书的说法,杨广的完美是装出来的。
比如说,杨广其实也好色。杨广也有美姬,只不过金屋藏娇秘不示人而已。示人的都是又老又丑的。他的美姬怀孕了,他不等孩子落地就给计划生育了。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父母留下一个不好女色的好印象。
杨广统一江南时,听说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又漂亮又聪明,心仪很久。他特意嘱咐手下将领给他留着。但将领认为张丽华是红颜祸水,留着总是一个祸害,抗命不遵,把张丽华杀了。杨广气得直骂娘。
杨广也好奢华,只不过没机会展现而已。
隋文帝在他12岁封王时,特意挑选了一些正直贤能的人去辅佐他。杨广但凡提出生活待遇方面的出格要求,都被他的辅臣劝阻。所以杨广虽有追求奢华之心但没机会表现出来。
后来为了跟哥哥杨勇争太子,杨广主动约束自己的好奢华与好色之心,投父母所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同时,杨广抓住机会便诋毁杨勇。他对独孤皇后说,我不知道哪里得罪太子了,让他总憋着害我。我整天提心吊胆,担心他背后陷害我或在我饭菜里下毒。
独孤皇后信以为然,气愤地说:我给他娶的媳妇中毒而死,我怀疑就是他干的。我还活着他就这么迫不及待。要是我死了,不知道他会怎么欺负你呢!皇后说罢悲不自胜,决意废掉太子。
杨广又让杨素去皇后那里挑拨。他夸赞杨广“晋王(杨广)孝悌恭俭,有类至尊(隋文帝)”。他以此试探皇后的心思。
皇后听他这么说不禁掉下眼泪,说:可不是吗。杨广孝顺仁厚,不像杨勇四六不懂。我常担心杨勇害了杨广。
杨素一听皇后这么说,心里有底了。他开始放心大胆地说杨勇的坏话。
皇后让他把这些话也去说给皇帝听。隋文帝也打定主意废太子。
朝中善于趋炎附势的人听到风声也一起落井下石。
600年,隋文帝下旨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其实隋文帝还有三个儿子,杨俊、杨秀、杨谅。但是这三个儿子都不入隋文帝的法眼。
老三杨俊幼时好佛,一度闹着要出家,被父母阻拦。父母觉得这个孩子不着调,不成大器。后来杨俊不出家了又转而喜欢奢华和女色,更让父母愤怒。他喜新厌旧引起妻妾争风吃醋。他的王妃妒忌成恨给他瓜里下毒,要弄死他。他虽然被救了过来,但只剩下半条命。皇家出了这样的丑闻让隋文帝很恼火。隋文帝杀了王妃,以杨俊府邸规模超过规定为由将杨俊免职回家。杨俊请求复出。隋文帝骂他败家玩意儿能干点嘛?杨俊郁郁而终。
老四杨秀似乎打一开始就不受隋文帝待见。隋文帝对皇后说:我活着还能压得住他。我死了,他肯定要造反。不清楚杨秀之前做了什么事让隋文帝对他有如此评价。
不过杨秀后来也的确做了一些显得不那么安分守己的事情,比如造了一个浑天仪,超标准装修自己的住宅甚至按照皇帝的规格装饰自己的车马。浑天仪是看天象用的,属于皇帝专用。他做这些事在那个时都属于僭越,是违法的。
隋文帝逐渐削夺杨秀的权力,最终将其王位废黜。
杨谅自幼得到父亲的宠爱。老人一般都喜欢小儿子。杨谅没什么缺点也没什么优点,表现比较平庸。他不好奢华不好色,但文治武功方面也乏善可陈。
隋文帝给他三十万军队让他去东北讨伐拒绝朝贡的高丽国,想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杨谅率军水陆并进杀入辽东。但是非常不幸,陆军遇到雨,水军遇到风,瘟疫流行,军粮不继。高丽听说三十万隋军杀到,吓都吓死了,赶紧上表服软,自称“辽东粪土臣”。隋文帝顺坡下驴,让杨谅撤兵。杨谅因此无功而返。
第二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境。隋文帝组织军队讨伐突厥,让杨谅挂名元帅。但杨谅迟迟没有上前线。仗都打完了,军队凯旋而归,杨谅还没动身。一个白捡的立功机会又丧失了。
隋文帝对杨谅非常失望,认为他是烂泥扶不上墙。
隋文帝认为五个儿子里面属杨广最优秀,所以不惜废长立幼改立杨广为太子。谁承想杨广上台没多久就把江山折腾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