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以侍疾(陪护伺候皇帝)为名住进宫中,把别人都支开了。当晚宇文贇就死了。有人怀疑是杨坚干的。
郑译代拟遗旨,召集群臣宣布太子继位,杨坚就任大丞相临朝听政。
有人知道宇文贇死前口不能言,根本不可能口授遗旨,反对杨坚辅政,要求把诸王请来主事。杨坚大怒,让人把他拉出去砍了。大臣们不敢再多言,接受了现实。
八岁的宇文阐即了皇位。
杨坚控制了朝廷,但是担心分散在各地的诸王作乱,以参加先帝葬礼为由召诸王进京。诸王一进京就被他控制住了。
相州(邺城及其周边各郡)总管(相当于大军区的司令,管理数州军事)尉迟迥不服杨坚专权,起兵反叛。
尉迟迥的孙女当初嫁给宇文贇的堂侄宇文温为妻,以皇亲的身份进宫朝见宇文贇。宇文贇见其貌美,一时兴起,将其奸污。宇文温的父亲举兵叛乱,打算废黜宇文贇,但是兵败被杀。宇文贇以此为借口杀掉宇文温,将尉迟氏强娶进宫,封为贵妃,后来又升为皇后。尉迟迥因此也成为宇文贇的五个老丈人之一。
杨坚上台后只保留宇文阐的生母和自己的闺女为太后,把其他三位皇后打发到庙里当尼姑,其中就包括尉迟迥的孙女。后来尉迟皇后死在庙里。
杨坚对尉迟迥不放心,调尉迟迥入朝任职,派亲信大将韦孝宽去接管他的军队。
尉迟迥终于被激怒了,举兵反叛。他把杨坚形容为当朝的王莽,号召大家起兵讨伐。不服杨坚的诸侯纷纷起兵响应。叛军达数十万之众。内战爆发。
尉迟迥挥军杀向长安,打算废了杨坚。
杨坚急忙调兵遣将迎战尉迟迥。两军随即展开厮杀。
宇文阐的伯父宇文招打算刺杀杨坚,请杨坚来家里喝酒。他事先在房后埋伏下武士,单等他的信号出来杀人。
杨坚来到宇文招的王府。杨坚的卫队被宇文招留在外面,只有杨坚的副官元胄跟着杨坚进了王府。
酒席当中,元胄似乎听到房外有铠甲摩擦的声音,立刻警觉起来,一面催杨坚赶紧回去,一面严密监视着宇文招的一举一动。
宇文招假意呕吐想离开酒席。元胄紧跟着他假装伺候,让宇文招不得脱身。宇文招想喊人杀杨坚,但是自己在元胄的控制之下不敢轻举妄动。杨坚也觉察出异样,抽身离开。宇文招想追,但被元胄堵在屋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坚走掉。
杨坚事后以谋反罪杀了宇文招。后来感觉留着其他诸王也是个隐患,找各个借口全杀掉了。
北周的内战进行了半年之久。
杨坚虽然掌握着全国军队,但遍地狼烟也不容易对付。所幸韦孝宽等战将英勇善战,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在沁水(邯郸境内的沁河)一战,韦孝宽打败宇文招的军队,扭转了局势。
两军在邺城城下展开最后决战。
尉迟迥和弟弟尉迟勤联兵18万迎战韦孝宽。韦孝宽兵少作战不利。前线将领急中生智,命令弓箭手射击战场外围的百姓。
两军交战时,邺城有数万百姓跑过来看热闹。他们突然遭到箭雨袭击,尖叫哭喊着往城里跑。
官军趁机高喊“贼败矣!”敌人败了!
叛军蒙了,以为百姓的哭喊声是兄弟部队溃败的声音,四散奔逃。
韦孝宽杀入邺城,斩了尉迟迥兄弟。其他叛军也先后被剿平。
内战平息后,不服杨坚的人都被杨坚杀了。杨坚从此完全控制了全国。
杨坚因为安定社稷有功受封随王,并且受赐九锡。与其说受封受赐,不如说自封自赐。皇帝年幼,做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
九锡几乎是谋朝篡位的代名词。
581年,杨坚令小皇帝禅位,建隋代周,史称隋文帝。
北周存在只有25年,是南北朝期间最短命一个国家,比北齐还短。这都是那个宇文贇一手造成的。他为杨坚登上帝位铺好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