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率兵打进东晋后,首先感到惊讶的就是东晋的团结,让他找不到破绽,找不到突破口。各个城池的军民为国效忠宁死不降。苻坚期望出现的大军一到望风而降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每一座城池都需要他付出沉重代价后才能攻克。
朱序坚守襄阳把秦军整个作战计划打乱。苻坚俘获朱序后想用高官厚禄收买最终也没有成功。朱序在淝水之战中又成为晋军的无间道。
实话实说,淝水之战东晋胜得侥幸。但是看似偶然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必然性。即便是堂堂正正的交战,秦军也不见得能拿下淝水之战。即便是拿下淝水也不见得能拿下东晋。
当年王猛之所以嘱咐苻坚不要去打东晋就是因为东晋上下团结无懈可击,而苻坚的手下鱼龙混杂忠奸难辨。鲜卑人、羌人各怀鬼胎。以不团结的军队去战团结的军队,即使人多也无法取胜。但是苻坚没有听王猛的。结果苻坚不但输掉了淝水之战连整个国家都输掉了。
谢安就有这个本事把大家团结到一起,让方方面面的人都能为己所用。
朱序实际上是桓温的部将,但他在战斗中是为国家而战不是为桓家而战。淝水之战时他跟谢安合作,根本没考虑自己是桓家人还是谢家人,只想着怎么让东晋赢。
桓家人、谢家人各大家族的人都被谢安团结到了一起。
晋孝武帝接手的国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好局面。
如果晋孝武帝能把这个大好局面维持下去,东晋别说生存无忧,统一中国都指日可待。
但偏偏晋孝武帝是一个沉溺酒色的人。国家到了他的手里又开始乱了。
晋孝武帝整日里杯不离手“醒日既少”,朝政就交给了司马道子打理。但是司马道子也是个酒色之徒,沉迷酒色而疏于政事。他把朝政委托给他信任的人去打理。而他所宠信的人,全是阿谀奉承之徒。这些人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卖官揽权,贪污腐败。上昏下奸,朝政焉能不乱?“由是朋党竞起,无复向时友爱之欢矣”。朝廷风气越来越差。政治越来越昏暗。
晋孝武帝好酒色,但是信佛。他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佛教弟子。
佛教在东汉末年开始在宫廷流行,后来慢慢流传到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乱世当中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百姓在现世几乎没有活路,于是寄希望于来世。有人相信人死后能够进入极乐世界。有人相信佛法无边可以保佑自己和子孙趋福避祸。有人相信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可以超脱肉体达到灵魂的永生。有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佛教的传道士趁机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蛊惑百姓,发展教众。
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自称有预言未来的能力。邪门的是,他预言的成败吉凶很多都应验了。“赵主勒以天竺僧佛图澄豫言成败,数有验,敬事之”。后赵皇帝石勒认为他是神人,对他敬奉有加。他不仅能预知未来还能看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念动咒语能役使鬼神,治疗痼疾。朝野相信佛图澄能通神,他的神法力高强。同时他也宣传佛教积善行德,慈悲为怀的理念。国人对此也非常赞同。“国人化之,率多事佛”。“争造寺庙,削发出家。”皇帝信佛带动国人也信佛。
佛教首先兴起于北方,后来又传到南方。南方也有好多皇帝信佛。
晋孝武帝是第一个公开信佛的皇帝。他大力扶持佛教,在供养僧人、造庙铸佛上面不惜血本。他花在僧尼、礼佛上面的钱已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
晋孝武帝不仅信奉佛教,还非常宠信僧人。他整天跟僧尼混在一起。僧尼可以插手朝政,“窃弄其权”。
有大臣上书进谏晋孝武帝:你要信佛就应该“以五戒为教”,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但是你看看你,嗜酒好色首先就破了淫戒酒戒;你虽然没亲手杀过人,但你任用的人滥用刑罚枉杀无辜也有你的责任;社会上盗贼横行,你也难辞其咎;你说到做不到就是犯了妄语之戒。你五戒都破,算什么信佛呢?
但谏归谏,晋孝武帝也不理,该喝酒喝酒,该泡妞泡妞。
后来,晋孝武帝果然死在酒色上面。
396年,晋孝武帝在后宫喝酒。他最宠爱的张贵人作陪。当时张贵人已经30岁了。
喝得醉里巴熏的晋孝武帝跟张贵人打趣,说:“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姑娘十八一朵花,过了三十豆腐渣。你已经豆腐渣了,该下岗了。我要废了你找更小的去。
张贵人大怒。皇帝说的虽然是酒话但也是实情。作为酒色之徒永远喜欢貌美如花的。像她这样年老色衰的指定是要靠边站的。张贵人自己早已预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但是亲耳从皇帝嘴里听到却还是无法接受。
晋孝武帝喝高了,睡去了。张贵人可睡不着了。她越想越生气杀心顿起。她召来心腹宫女做帮手,用被子把醉酒的晋孝武帝活活闷死了。
这可能是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一位皇帝,只为痛快痛快嘴把命丢了。
张贵人对外宣称,皇上“因魇暴崩”,做噩梦把自己吓死了。群臣不辩真伪,又不可能验尸,只得拥立太子司马德宗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