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玉兴过来后,王承连忙给自己身边的同伴介绍了张玉兴,又给张玉兴介绍了下自己的同伴。他的同伴名叫刘显华,也是一名太学学生,不过和王承不同,他是一名算学的学生。
算学是北宋太学中比较偏门的学科,包括书学、律学、画学等等,不管是学员还是教师数量都不多,学生也大多是从平民之中招来的,三司倒是经常从算学中招募人才,相对来说地位略高些。
王承家里是商人出身,从小耳薰目染的对算学颇有天份,平时在太学中经常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受到同窗的挤兑,倒是偶然和这名叫刘显华的算学学生认识后,两人非常投缘,昨天王承从张玉兴那里拿到了球赛的门票后,今天就约了刘显华一起来这里观看球赛,没想到刚抢到位置,就看到张玉兴施施然的走了过来,急忙给张玉兴打了招呼。
等到三人找好座位坐下来之后,王承还在对张玉兴介绍着说道:“张兄别看刘显华年纪不大,在算学的班里面成绩可是不错。对了,听说三司现在推广的新式算学和新式记账法就是张兄发明的?你可实在太牛了,我跟你说,因为算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学成后进的三司为官,所以现在算学里面早已经开始学习你的新式算学了,刘显华就是在新式算学和记账法学得相当不错的,还有我也没事时经常跟着刘兄弟一起学习过新式算学。”
张玉兴果然被王承提起了兴趣,转头问道:“你是跟着这位刘兄弟学的算学?怎么你所在的班里没有教新式算学吗?”
“张兄有所不知,太学中好多老学究的教谕都不愿意推广新式算学,其实依我看呐,就是他们自己懒得学罢了,害得好多学生也对新式算学不屑一顾,只有算学的班里面是全面学习。不过据我所知,好多高官子弟和名门家族子弟,都有在家里的暗示下偷偷学习新式算学,只是明面上故意不表现出来,想来那些人全都知道这新式算学的推广是早晚的事,先让自家的子弟偷偷抢占先机。”
张玉兴的新式算学和记账法之所以难以全面推广,还是因为上层的官员担心自己的屁股不干净,这才一直阻力很大,不过三司使以不追究往年账目为交换,一开始就在三司中推广了张玉兴的新式算法和新记账法。这一年下来成绩有目共睹,不仅是账目全都是一目了然没有错漏,每一笔记账还都是清清楚楚方便好查,而且记账时还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在三司这么高调亮眼的成绩面前,任何人再想阻挡变革就是螳臂当车了。赵祯和政事堂已经多次讨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这些虽然下面的官员知道的不多,但是只要是消息灵通的人士,全都知道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张玉兴对这种事早就心知肚明,静观其变,这就是先进知识先进生产力代替旧事物的一个发展趋势,除非先进的事物还没有出现,否则旧事物被替代就是不可避免的,妄想阻挡时代大潮的人只会被淘汰,拍死在沙滩上。
王承看球赛还没有开始,想了想靠近了张玉兴,压低了声音说道:“张兄,小弟和刘兄弟两人眼看就要从太学中出师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想办法把我们安排到你的手下啊?你也知道现在官场上低级官员大多都要待阙,可以射阙的地方基本没有人愿意去,而且我的出身你也知道,怕是在流内铨那里难以讨到好去,倒不如到你的手下去干上一段时间,有了成绩也好搏个好出身。”
所谓的待阙主要是因为宋朝恩荫的官职太多,没有那么多的职位可以承载这么多的官员,于是宋朝实行预先任命下一任甚至下几任的官员,而等待现任官员任期到期这段时间就是待阙。
北宋之时经常有低级官员任期到了之后回京城述职,然后在京城待阙一待就是几年的情况,京城中的物价消费又比其他地方高得多,没有职事的低级官员就没有其他收入,只凭微薄的俸禄难以为继,不得不卖儿卖女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自己家里的条件好的话,可以重金贿赂曹铨的官吏,才有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至于射阙就是指点一些有空缺的位置前去上任,但这些空缺基本就是岭南或边疆偏远地方,很有可能一到任就因为瘴气或是水土不服而客死他乡,甚至有可能被当地土著或暴民给害了性命,造成大家都不愿意去那里当官,所以才有的空缺。
当然这些情况都只是在低级官职中才会出现,高级官员就没有待阙的情况了。王承就是担心自己会受到曹铨小吏们的刁难,这才厚着脸皮求到了张玉兴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