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问起场地的问题,张玉兴想了想回答道:“前期的场地暂时条件简陋一些是没办法的事,先找一些能让百姓进入的场地,比如军队用的外校场,多搭一些看台,先用布幔围起来挡风,让百姓能够方便的观看,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举行一些赛事来提高影响力。”
“之后球社会寻找一些合适的地方,由球社或是球队出资建设正规的球场,这些球场除了要建大量的看台外,我希望球员们踢球的场地内部都要种上平整的草地,就像是我去年在皇庄比赛时的草地一样,当球员摔倒或是做一些飞扑鱼跃的动作时,可以保护球员不容易受伤。草地由专门的人员定期修整打理,必须保证草地即不能太厚,影响足球的滚动,也不能太薄,起不到保护球员的作用,更不能有较大的石头,那样容易让球员受伤。”
“球场建成可以向外出租,让其他没有场地的球队前来训练,这个收入归球场主人所有,比赛的门票收入则要由球社和球队之间分成。比如一个球场,是由球社出次兴建,归球社所有,平时球队可以找地方训练,如果要用到场地就向球社出租,租金全部归入球社,如果是比赛,因为有球社组织,球队也参与了比赛,则球社会和参加比赛球队一起按比例分成,这一点大家能够理解吧?”
张玉兴说得这些都比较符合大家的心思,其实在座的大多都不差钱,就算是杨文广虽然官职低微薪俸可怜,但是偌大的杨府经过了前两代人的辛苦积攒,再加上府里也有自己的产业赚钱支撑花销,府里还养着一些父亲的亲兵家将,可以说也是一个富二代出身了。
北宋的统治者为了笼络安抚武将们,一向是高官厚禄养着,对武将们置办自己的产业也没有文官管的那么严格。再加上天波杨府占地广阔,杨文广的家里就有自家专用的练武校场,杨文广还专门在自己家里的校场改建的有大型的球场,没事时组织自己家里的家兵家将每天陪自己踢足球,并且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大家的球队训练的小型场地并不缺少,真正缺少的是能够容纳大量百姓,有大量看台能让观众更方便观看比赛的大型场地。
最后由张玉兴牵头,在座的诸位一至同意组成了大宋朝的第一个足球社,起名就叫绿茵社。先期由几名出资最多,球队规模最大,球员水平公认较高的球队组织者,其实就是那些权势最高的几人先组成绿茵社的管理层。当然这些人基本上不会管理也没有能力亲自管理,还是要找自己手下亲信的有能力的人来管具体事务,也包括他们的球队都是这些人在管理。
张玉兴又和这些人商议过后对绿茵社内的的一些最重要具体规章制度明确下来,以后如果有增减的时候再让大家共同商议。
这些规矩就比较专业具体了,包括如何拥有加入绿茵社的资格,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具体的管理者,还有关于球队在绿茵社注册登记的事项,甲级和乙级的评定与数量,赛事如何组织等等内容。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一些临时的决定,只是决定了先评定十二支甲级队和十二支乙级队,然后由这些球队中的管理人员加入进绿茵社的管理层中,再邀请一些虽然没有球队,但是非常有能力和名望的足球爱好人士也加入进来共同管理。这些都完成后才是商议具体的管理办法,比如在哪里建造大型足球场地,具体如何在绿茵社和球队之间分成等等一系列详细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要用几年的时间慢慢来完善。
绿茵社正式成立之后,张玉兴也把自己总结出来球队训练的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主要教的就是那些球队的管理者。内容无非就是一些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的方法,比如怎么训练带球、传球、停球的技巧,如何过人,如何配合等等。
说实话张玉兴自己也不是专业人员不太懂这些,大多数都是从电视上或是网上看到的一些场面,就这就已经比这个时代的人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球队要提高水平,需要经常训练,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训练提高水平。这些人中虽然有武将,但球队又不可能完全像军队那样训练,因此之前还是一直在胡乱训练,跑步阵型什么的还好,至少和足球有点关系,其他的什么扎马步和扔石锁什么的就有点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