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玉兴说完吕夷简的脸色不由的有些难看,他身为大宋首相,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稳固,从朝堂到地方上到处都安插有他的眼线和小弟,只不过自己一直做的非常隐密,这些人也从来没有公开支持过他,所以从来没有被人抓到过自己的把柄。西北的茶法的糜烂局面自己是一清二楚,包括之前没有改良前的盐法弊端他也都知道,只是插手这些事分享利益的人实在太多,即包括势力庞大的王公贵族,也包括给自己好处的眼线和小弟们,自己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拖到现在没想到被张玉兴直接捅到了赵祯面前,事先也没有私下和自己商量一下,心中不由得对张玉兴有些不满,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看到赵祯看向自己的目光,吕夷简知道赵祯这是对自己产生了不满,只能是尽量想办法补救一下,找机会给自己下面的小弟们散出消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及早抽身。另外如今听了张玉兴的话,西北地区的情况必须要改善了,可是那些粮食入边的商人背后也是背景深厚,就这样断了他们背后势力的财路虽然不会让那些人伤筋动骨,只怕心里的气也不会顺了,一定会给主持此事的人找麻烦,自己在这件事上可不能引火烧身,要想办法找个替罪羊出来才行。
想到这里吕夷简对着赵祯举笏说道:“这种事情政事堂也是最近两年才略有耳闻,不过没有详细的调查,一直也没有引起政事堂的重视,这是老臣的疏忽,回去后政事堂必会让人严查这些事情。不过现在西北地区既然急需要整改,老臣以为可以由朝堂派出一员重臣前去西北全面主持此事,不然的话怕是很难在那里镇的住场面。臣以为可以让御史台的两名长官其中一人前去,不管是御史中丞还是知杂事都有足够的份量,必能够让西北地区的一众宵小全部落网。”
张玉兴其实也看出来吕夷简对自己有了不高兴,自己其实在把这件事捅出来之前就已经想到可能会得罪了吕夷简。只是张玉兴对吕夷简为了能够自己专权,从京城到地方上到处安插自己人,打击异己的自己私行为也有些反感,只是吕夷简在朝中的势力实在太大,做事又非常小心不留把柄给别人,自己也没有可能扳的倒他。最重要的是吕夷简知道自己的身世来历,本身又确实很有能力,自己现在还需要借着他的能力才能更方便的提升大宋朝的国力。
现在听到吕夷简向赵祯推荐让御史台的人前去西北,主持调查西北的各种弊端,心里也是暗暗佩服吕夷简的手段高明,朝堂上下很多人都知道御史台的两名主官和吕夷简不和,经常给吕夷简找麻烦,现在吕夷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避开了由正事堂来主持这件事,免得自己当了出头鸟得罪那些权贵,还不着痕迹的坑了一把自己的对头,让他们去啃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现任的御史中丞是韩亿,为人稳重正直,最为看重吏治,对官吏的不法行为从来都不姑息,对吕夷简的钻权营私早就看不惯了,只是没有证据不可能随便弹劾宰执这样的重臣,只能是经常给他找些小麻烦罢了。
御史台中的众御史职责就是纠察百官、肃正纲纪,每天都瞪着眼睛到处寻找哪个官员会犯错,都想着搞出个大新闻出来当做自己的政绩。而且弹劾掉的官员官职越大,越是受到众人敬仰,如果能找到当朝宰执的问题,成功把当朝宰执给扳倒了,那可是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自己就能大大的出名露脸,所以御吏台在两位主官的支持下确实没少给吕夷简制造麻烦。
御史台又是独立在中书门下之外的监察机构,不归政事堂管,国朝又有不以言事获罪的惯例,吕夷简虽然对这些人烦的不行,偏又拿他们没有办法,平时还不能表现出来,现在有机会能坑一下御史台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机会。
这种事情当然是御史台来做更合适,再说西北局势经过张玉兴的解说,现在已经引起了赵祯的注意,只怕会时常关注那边来的奏章,想要整顿那边的吏治腐败,再随便派个巡察御史之类赵祯就会觉得不怎么够格了,所以听了吕夷简的推荐,也没有想太多,直接就点头同意了。随后又问了一句:“那吕相认为关于西北的茶法是不是要改一改呢?”
吕夷简捋着胡须想了一下道:“此事容后在朝堂中讨论吧,其中茶法关系错综复杂,难以一蹴而就,现行的三说法确实弊端重重,早就有人说要改变,可是具体改成什么样,是不是像盐法一样,是只在西北改还是推行全国,老臣认为还是在朝会上让大家都议一议比较稳妥。”
赵祯听了吕夷简的回答也觉得想要改变茶法事关重大,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吕夷简见这件事情赵祯已经拍板了,为了不让赵祯再想起对自己的不满,又对张玉兴说道:“关于张玉兴刚才说的要在西北边境修路,老臣对西北地区也略有了解,有些前唐古道确实可以修茸一下,但是与党项交界之处山高林密,大宋虽然设置了众多军寨军堡,想要修路实在困难啊。张玉兴刚才既然提到了西北地区边境最前线的道路艰难,可是已经有了什么应对的良策吗?”
张玉兴有些犹豫,最后想到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还是起身对赵祯郑重其事的行礼后说道:“臣准备了后世的两种东西准备献出来用于修路之用,一种为火药,另外一种为水泥。火药可以用来开山碎石,水泥可以用来快速修路,这两样可以说是开山修路,修桥建城的神物,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臣以为可以先将其用在西北,然后再在其他各路修路。只是……只是这两种神物效果实在是太过突出,必须做好保密工作,至少在前期大宋确立足够的优势之前不能被敌人得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吕夷简轻咦了一声道:“火药?老臣记的京城弓弩院有专门的‘火药作’已经生产出来了火药啊?只怕你还不知道此事吧?”
张玉兴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京城中有火药作能生产火药,火药被后世称为古时候最著名的四大发明其中之一,在后世的作用非比寻常。只不过火药是隋唐时才被发现,到了大宋朝才被重视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只是现在生产的火药配方比例并不完美,其中还夹杂有很多无用的杂质,导致火药的效果大打折扣,只会靠发烟发火吓一吓人罢了,最多可以掺一些毒烟,威力也不强,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后来人们通过慢慢的实验改良,配方的比例才越来越完善,真正的火药威力足以开山碎石,只要用量足够,摧毁一座城墙只是一瞬间的事,以至于到了后世的城市都不再耗费人力物力建造新的城墙了,因为建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就会被摧毁。”
张玉兴想了一下又加了一些话:“说到这里我想再多插嘴说一下别的,古时候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一直对工匠和工匠们的各种发明发现不怎么重视,工匠们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当然大宋朝在这方面要好一些。就拿火药来说吧,虽然也被用于武器军事方面,但并没有人会重视,也就没有太多的改良,最大的应用竟然是拿来做烟花。而火药传到西方的国家后,立刻就引起统治者的重视,最先想到的就是用来当成武器,结果一步步改良了配方,最先把火药威力提高,用来横行整个世界,反过头来打得我们华夏民族无力反抗。我最后要强调一下,火药的真正威力实在是恐怖,这也是我之前一直不愿意拿出来的原因,要不是为了给我那未出生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也不会这么着急地拿出来。”
赵祯和吕夷简听到这里突然眼前一亮,对视了一眼后由赵祯说道:“哦,原来张卿已经有了自己的骨肉吗?这可是个天大的喜事啊,可喜可贺。”
其实赵祯和吕夷简之前一直有过共识,担忧张玉兴的知识不能为宋朝所用,毕竟张玉兴是孤身一人,没有什么牵挂,而且此时的世人还没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自己的才能在哪里能够得到重用就去哪里的事情并不少见。他们并不知道张玉兴受到的教育使他很难接受自己在别的势力效力,甚至一个皇帝一个首相都在想着是不是再多给张玉兴找几个美貌的女子嫁给张玉兴为妻为妾,有了家人孩子的牵挂才好让张玉兴能安心的为大宋做事,这也是当下的世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现在张玉兴虽然还没有娶妻,但是只要妾室怀有了孩子,也是对张玉兴的牵制,让赵祯和吕夷简稍微松了一口长气,心道怪不得今天的张玉兴这么积极主动的献策献物,原来是终于有了自己的骨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