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兴说道:“这两种东西都只是按照配方制作就行,当然最初需要要多试验几次,先做出来一些成品拿来大家一起看看效果,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开始批量制作就行了,主持和监管人员嘛,还是由内侍省任命信任的内侍为作坊使来监管吧。”
北宋时的内侍不像其他时期的宦官那样不得随意出宫,不仅可以出外带兵,像武臣一样授武官,而且因为宋朝有很多商品都是官卖制,就有很多内侍在各地监管椎货务,还有监管作坊的,比如京城汴梁的南北作坊使及副使。火药和水泥的制作工坊既然这么重要,专门派自己信任的内侍前去监管显然更让赵祯放心,所以赵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既然西夏过不了几年就要来进攻了,接下来赵祯就又问了一下新军队和军校的建设进度,吕夷简简单汇报了一下,军事学院就快要建设完工了,位置在汴梁城外卫州门以北不远的地方,倒是离城北的皇家园林含芳园很近,到时候请一些将门中有经验的老将军前去教授行军打仗,只需要几年时间应该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用得上的军将,正好可以带领新军在和西夏对战时派上用场。至于新军,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已经开始在各地招募挑选优秀军士了,等到结束后也可以在新军校附近建立军营,让新军校中的将领学习之余参与到新军的训练中,也是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
张玉兴也对新军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尤其是说到想要在新军中尝试成立军队的参谋系统,同时也要在新军校中专门成立一个学科培养参谋人才,并把后世参谋系统的作用和成立参谋部的好处,和赵祯吕夷简两人详细的解说了一下。
简单来说参谋部的作用主要就是收集敌我双方以及战场的各种情报,共同提出一个或多个可行的行动方案给参谋长,然后由参谋长和领兵将领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来实行。好处是多个参谋可以各管一摊,以便及时向将领反馈情报,能够极大的解放领兵将领的精力用于专心带领军队作战。
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多个专业的参谋结合得到的各种情报,就算是最后得到的行支方案不是最好的,最少不会是完全离谱不可行的方案。同时参谋部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制定训练方案,了解军队训练情况,算是连接一线部队和将领的枢纽。
这样的方法不光是在指挥作战时更不容易出错,而且算是在军队中领兵的将领之外又独立出来的一个部门,和带兵冲锋的武将不同,相对来说算是军队中偏文职的官员,赵祯和吕夷简理解之后立刻就得到了首肯,要在即将成立的军事学院中成立专门的科目培养专业的各方面参谋。
对于军事学院和新军其他的具体内容张玉兴就没有再多说了,自己只是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或是方向,军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体,不是带兵多年经验丰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做,自己这个门外汉还是不要献丑了。
现在毕竟还是冷兵器军队,脑子正常的人就不能把后世军队的那一套完全照搬过来,古人们在多年的战争中自然会总结出来了最合适的方法,可能不够先进,却是最适合古代的实际情况的。自己只能在有限的边边角角提出一些改进,起码张玉兴知道冷兵器战争最重要的就是阵型,没有阵型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一冲就溃。
可是对于各种不同的阵型分别有什么用,阵型之间如何转换,各个兵种的站位、作用等等这些都不是张玉兴了解的,怎么搔扰敌军,怎么打乱敌军阵型,就连偷袭敌人粮道都是专业能力,不可能将领一拍脑袋带着步兵过去就有敌人的粮车撞到你怀里来的。
这些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让军士们明白和习惯这些,甚至要深深的刻在骨子里,一听到命令或是看到旗号就下意识的执行才可以。那些穿越人士一来就带着乌合之众向上冲的,估计分分种已经被教做人了,说不得还会被古人嘲笑为哪里来的大傻子。如果以后有机会把宋朝军队改造成热兵器军队以后,才有可能把后世的经验拿出来用用,什么游击战,阵地战,战壕战,在现在的时候拿出来绝对会收到无数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