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胡之升坐下后,王敬宗把手中的书稿递了过去道:“这么早就把胡先生找来,是有事找你,你来看看这些书稿,乃是这位张公子想要改进一下说书的形式,特意创作出来的一种评书,胡先生在说书这一行这么多年了,可谓是行家里手,想让你来品评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心怡楼中来说此书,又会不会吸引到客人来此听书。”
胡之升听完之后有些诧异,他在说书这一行已经几十年了,还没听说有人想要改进说书这种形式,并且还是张玉兴这么年青的公子要改,心下不以为意,不过倒是没有拂了东家的好意,伸手接过了书稿看了一眼:“哦,原来是讲三国的书,评书三国演义?嗯……这名字到是比三分起的要好一些……”说完就继续往下看,结果却是越看越激动,眉飞色舞,身体都在跟着摇晃,就差和旁边的王承那样手舞足蹈了。
王敬宗在一旁问道:“胡先生觉得此书能在心怡楼说吗?有没有吸引客人来此的效果?”
胡之升这才抬起头来:“张公子果然是大才啊,竟能写出此等奇书来,东家,这三国演义还请一定要让老朽来说,此书语言通俗易懂,细节出神入化,故事内容太吸引人了,一定会大大的出名,保证能吸引大量客人来此听书。”
王敬宗顿时喜出望外,捋着胡子笑道:“好好好,有了先生和此书的帮助,再加上酒楼新推出来的招牌菜式,我心怡楼不但能够起死回生,必将更上一层楼。这些都是多亏了张贤侄,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才好啊。”
张玉兴一摆手笑着说道:“伯父不必如此,我与王承朋友一场,乃是真心相交,这点小事举手之劳罢了。对了,不知道今天胡先生能不能尽快掌握前面几章,中午就开始说?正好跟新出的烤鸭一起推出来,来个开门红。”
胡先生想了一下说道:“应该不难,老朽怎么说也说了这么多年的书了,三国的故事也熟,说书讲究气口,就是节奏和阴阳顿挫,主要是练习一下这评书的技巧就可以了。”
随后几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今天中午就开始让胡先生说这评书三国演义,此后每天中午说一章,晚上重复中午的一章。不过张玉兴提议说书时间稍稍提前,改在吃饭的时间点前面说,听完书正好开始吃饭,不然大家正在吃饭时,闹闹哄哄的不方便听书,如今心怡楼的新菜已经吸引了不少客人提前来酒楼占桌,倒是不愁提前开说没有人听。这提议立刻就让在坐几人连连点头,甚至王敬宗都在责怪自己怎么之前都想不到这个细节。
然后胡之升就下去找个清净地方熟悉评书去了,张玉兴陪着王承父子喝着茶水聊天,时间慢慢流逝,烤鸭也都准备好了,张玉兴尝了尝,味道没什么问题,中午就可以正式推出当做招牌菜了。
时间慢慢接近中午,客人开始陆续进了酒楼,不一会一楼二楼就几乎全部坐满了,就连三楼雅间都坐了好几间,今天来的客人都得了小二的提醒,说是中午之前会由胡先生说一种新的评书,并且今天中午酒楼还会推出一种新的招牌菜烤鸭。所以客人们大多都先上了茶水闲聊,虽然对所谓的新评书不太在意,不过反正还没到饭点,倒也都没有着急。
没过一会儿胡先生就从后面转了出来,上了高台后在书案后坐定,张玉兴几人也把椅子搬到窗口,准备听一听这大宋第一次的评书。
这里评书三国演义用的是连阔如的版本,每位大师的作品略有不同,喜欢其他大师作品的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