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他没有耐心,十多年时间里,光是内阁首辅就像是走马灯一样。
朝令夕改是常态,政策延续性基本没有。
众多原因当中,闲置东厂、弱化锦衣卫,是不得不说的两个要素。
大明发展到崇祯朝,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势力和官商集团,已经尾大不掉。
皇权虽大,但是孤掌难鸣,仍旧需要众多办事的小弟们来支撑自己。
司礼监太监是核心,表现到枝叶上便是锦衣卫和东厂。
崇祯自废武功,司礼监的公公们,再也没有能限制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手段。
闹得最后大顺军攻城之时,只有一帮太监力战身死。
文官们愉快的卖了旧主,摇摇尾巴,向新主子们求荣去。
朱由楥想要扭转文官集团和商人们官商勾结的局面,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
在眼下,太监为代表的东厂和锦衣卫是最好的手段。
拿来就能直接利用,至于后期的话,则要靠他亲手扶植起来的新集团。
内阁大臣们回到家,椅子都还没有焐热,便再度被召回来。
除了内阁几个大臣,还有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顺天府尹刘宗周、大理寺卿、五城兵马司提督。
这些人在一起,就算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也能猜测到是要办案子。
否则,五城兵马司提督和大理寺卿不应当出现在会议上。
皇帝阴沉着脸,几个大太监,锦衣卫指挥使,都是目眦欲裂。
韩熿作为首辅,皱眉道。
“陛下,这是……”
朱由楥缓缓却极有力度的蹦出几个字,“朕决议,再设西厂,众卿以为如何?”
什么?
西厂?
开玩笑!
不管是内阁大臣,还是其他官员,那都是瞪大了眼睛。
纷纷开口:
左都御史曹于汴,“陛下,此事坚决不可。
当年,宪宗皇帝设立西厂,是因为朝野有左道出没。
如今太平盛世,怎么需要一个西厂出来兴风作浪?”
顺天府尹刘宗周,一代大儒。
更是义正言辞,“陛下,您设立西厂,是要将朝廷放在和百姓对立之位嘛?当年的西厂,是为了监视百姓。不知今日,陛下是要向百姓动刀?
莫非是赋税收的不够?”
好一个大儒……
区区几句话的意思,就给自己带个巨大的帽子。
按照他的话,皇帝似乎要屠杀百姓,灭掉大明一样。
“陛下,不可啊,此事与圣人之道向左……”
众人的话,就差直接说,朱由楥在行小人之事,而非圣人之道。
“韩阁老,你呢?”
朱由楥点名内阁首辅韩熿。
“陛下,臣以为,不妥。设立西厂,绝非仁君所为。”
朱由楥脱口而出就想说:难道宪宗皇帝不是仁君?
想想成化的谥号,宪宗,还真不是仁君该有的谥号。
“你们呢?”
他将目光转向其余的大臣,果然,大家都表示反对。
大臣们哪里允许?
自从魏忠贤倒台,崇祯登基,东厂名存实亡,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现在又要开西厂,想想就觉得恐怖。
他们坚决不允许西厂在自己担任内阁大臣期间发生。
“此事,你们答应也是办,不答应也要办!
朕意已决!”
朱由楥也是分毫不让。
西厂的设立,本身就是天子家事。
不管是东厂、锦衣卫,还是即将要重新设立的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