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破局的思路(1 / 2)

路远又说到:“杨老师,你知道乡镇企业的由来,是有着先天不足的。之所以会有乡镇企业存在,是因为现有的经济结构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当前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模式,所以才有了现在看上去还算繁荣的样子。”

“企业发展无非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现在乡镇企业所以看上去还算欣欣向荣,是因为市场需求有很大的缺口,而劳动力资源又足够丰富,掩盖了资本后续乏力的大问题。”

“坦率地说,这其实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妥协。或许在现阶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整个国家都严重地缺乏资本,资本从哪里来呢?外资很难覆盖国民经济的整体层面,内资都被老百姓存在银行里。”

“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经济指导模式并不适应经济体制的运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产权的界定。资本的乏力和不明晰的产权,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更新换代。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法律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的企业应该是有序互补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产权明晰,明晰的产权结构会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乡镇企业在这方面是先天不足的,所以它最终的命运只能是巨婴和侏儒,没有前途的。”

听了路远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杨致远不禁目瞪口呆。恐怕连国内最西化的经济学家也不敢发表这样的一通高论,这实在是脑洞开的有点大了。

路远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讲话,而是接着说道:“所有的资本和经济构成模式,都应该建立在明确的法律框架之内,而不是由政府经常出个什么管理条例之类的东西。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是国家的,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是清晰透明的。可是乡镇企业呢?是谁的?实际上谁的都不是。那么管理者的权益怎么得到保障呢?靠道德来约束吗?”

他又不无揶揄地说道:“您知道,对于资本而言,最没有约束力的就是道德。而能够约束它的法律在哪里呢?至少现在还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且也不会有这样的一部无法自圆其说的法律。”

“所以我的建议是,老师你可以放下乡镇企业的一部分。把这些问题留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改革开放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重点分析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产业方向,资本来源和成长曲线。民营企业现在看上去整体存量还很小,又有很宽泛的政策外延,股权结构明晰,很容易从经济学角度做架构分析,又涉及不到因为产权而导致的坏账呆账。政策方面只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度,让其尽可能自由发展就好,这对国家也是有利的。”

说道这里的时候,路远的脑海中猛然炸开一道光,联合钢铁的困扰不是也可以从政策层面去破解吗?不管是冀东县政府,还是华夏钢铁都要服从大局。本来就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大局如此那些领导干部是不会去触霉头的。破局不就在这里吗?

杨致远看到自己这个得意高徒看着自己狡黠的一笑,知道这个局面里又要夹带私货了。

路远重新组织了一番语言,他先把联合钢铁面临的局面和杨教授讲明了前因后果。又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强烈反对兼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