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夜俞硕明的报捷队伍还没有到达京城,也没见到那些斩获的首级,一切军功还没得到兵部和御史们的审核,若说要商议封赏之事,也早了些。若是要商议攻取铁山后,明军下一步的动作,此刻天寒地冻,进兵不利,而且东江镇太远,朝廷要指挥战事是不可能的,是以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但崇祯连夜将这些大臣们召集来,多半还是为了听到大臣们的恭贺之声,好提前先乐一乐。也不能责怪崇祯,毕竟现下明军与后金战事中,接连败报不断,能苦中作乐的机会实在不多,这场大捷的确给了崇祯一剂强心针,让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同时崇祯也是想通过这次大捷振奋一下士气,收拾一下人心。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崇祯愉快的接受众大臣一番恭维祝贺后,吏部给事中吴麟征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适才听捷报中言道,铁山大捷之后,东江镇沈世魁暴毙,但奏报中语焉不详,事涉朝中边塞大将性命,当详加查究才是。”
此言一出,殿上顿时沉寂了下来,崇祯面色顿时有些不好看起来,沈世魁暴毙,在侯隆的公开奏报中也没有说得太明白,而是专门在适才王达儿单独进呈的密奏中说了。密奏中侯隆说得明白,经查沈世魁其实乃是死于马上风,关乎朝廷大将闺帷阴私之事,只恐传扬开来不好,因此他与诸将公开的奏报中皆称其是操劳过度,旧疾复发而亡,但在密奏中,侯隆还是将真正的死因说了明白。
当时崇祯看侯隆密奏,上面说了许多朝鲜之事,也说了郑冲的布置,打算另立朝鲜国王,让朝鲜断绝与建奴往来。崇祯看了之后,也觉得此法可行,是以才有后来与吴宗达两人的对话。当看到后面,侯隆奏报沈世魁的死因时,崇祯也觉得沈世魁真正的死因太过丢人,是以皱起眉头来。不过很快崇祯就没理会,侯隆遮盖得很好,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也算全了朝廷和沈世魁的面子,所以崇祯又才笑了起来。
可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不知轻重的御史言官居然又当众发难,这才让崇祯脸色阴沉下来。
好在还有温体仁在,他见得崇祯面色阴沉,知道吴麟征这参劾又不合崇祯的心意了,当下急忙出班大声道:“启禀皇上,沈世魁之死虽然甚是痛惜,朝廷损失一员良将,但其死因料想无疑。军中有监军太监侯隆侯公公奏报,也有沈世魁子侄沈志祥奏报,都说其乃是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众口一词,应当无疑。”
这吴麟征乃是无党无派的一位言官,崇祯五年时,弹劾过自己吏部上司,吏部尚书田唯嘉赃污,这人只问道理,不管人情,也算是一位正直的言官。这趟他开口,纯粹是出于公心,说实话沈世魁的死的确有些蹊跷,打了胜仗,大将暴毙,多少令人有些奇怪,吴麟征开口质询乃是言官本分,到并非出于什么人指使。
不过吴麟征这一开口,倒是让其他想借此事发难的有心人得到了指路明灯,若是吴麟征的参劾崇祯没有明确指示的话,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必定会蜂拥而上,继续参劾,此乃大明朝党争的惯用套路。
果然,温体仁一开口,崇祯立刻颔首道:“温卿家所言有理,有监军太监在,沈世魁的家人也都说是暴病而亡,还有什么好说的吴麟征,若是你觉得此事有可疑,自己去辽东查个明白好了!”
大明朝自万历末年萨尔浒大败之后,闻辽事,诸大臣皆是唯恐避之不及,崇祯最后一句明显就是有意阻吓,不想这吴麟征也是硬骨头一个,居然立刻道:“臣遵旨,便去辽东查探明白!”
崇祯勃然大怒,喝骂道:“去!今晚就收拾行装去辽东参军去!”
吴麟征当场拜谢圣恩后,就这么昂首离开了大殿。温体仁等众大臣都是汗水盈背,看到吴麟征的下场,众人都收起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思,不约而同的想着如何从这趟大捷中多帮衬一些,好获得最大利益,而不是像吴麟征这样,被发配辽东去!
发落了吴麟征后,崇祯怒气不减,也没了什么兴致,便即吩咐众大臣退下,只让温体仁、吴宗达、文震孟等阁臣及六部尚书留下,而兵部侍郎邹维琏也被崇祯留下。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等你来撩
</br>
</br>
ps:书友们,我是仙和风,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