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序章(2 / 2)

沿着主道路,继续往前推进,到了尽头时,一道城墙挡住了去路。

城墙十多米高,通体由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看起来很是结实。不过墙面上,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它们像是由什么腐蚀而成的。墙面上还有着各式大小不一的爪痕、刀痕、锤击等痕迹,一看就是经常受到战争的洗礼。

这么想来,城墙前面那片草丛长势茂盛,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有着充足的肥料来保证其成长的营养所需。虽然这么想有些残忍,但这应当就是事实。

面前这段城墙,只能看到一座城门,而城门上边矗立着“永安城”三个大字。

城门两侧,离城墙有一小段距离的地方,有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池子,池子旁边还有一些锅炉、铲子等工具,这是做什么的。走近一看,池子里有的填充着海水,有的里面分布着稍显灰色的矮矮的盐山,这原来是晒盐、产盐的盐田啊。

虽然这盐田产出的盐,泛着些许灰色和淡粉色,不那么晶莹剔透,让人一看便知道它不太纯。但也总好过没有吧,毕竟人体每天都要补充盐分的。再说,现在生产力有限,能有的吃就不错了,也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

不过看城墙上面布满伤痕的样子,应该是要经常经历战争的,那怎么又把盐田放在了墙外,不放进容易保护的里面去呢。

这可能是城墙内部土地紧张,也可能是盐田重建比较容易,不值得放进里面。再说,如果是战争期间,盐田基本也会停产的。

毕竟没办法运海水了,也就是说没有原材料了。再考虑到,便于运输和人员的撤离,盐田放在城外的城门两侧也是可以理解的。

经过重重城门,穿过厚度有近十米的城墙,我们就进入到了城内。出乎意料的,映入眼前的竟然不是建筑区,而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田地规划的四四方方、整整齐齐的,中间还夹杂着各种沟渠、陂塘等水利设施。

农田中种植着大片的小麦、油菜花、棉花、水稻等,还有着各种果树。这样看来,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很不错啊,至少吃饱方面应该没问题吧。毕竟田里不全是主食,还能种一些水果和副产品之类的。

阳春三月,正值果树开花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花香味,清香扑鼻,好闻极了。而且啊,走一段路就能换一种香味,有趣极了,走在这条路上,一定是一种享受。

沿着近十米宽的主干道一直走,走了有大约十里左右的样子,才终于看到一大片的居住区。或者说,这里才是真正的永安城。

——注:此段可先不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