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面前的案牍,奏本堆积如山.
这些奏本,无一例外,全部是呈报各地的灾情.
“目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东道,河北道南部以及河南道北部,其中,有以山西东道受灾最为严重,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稼草木皆尽.”
唐王李二坐在那里,那张威严的脸上,满是阴沉,愤怒的双眸,近乎要喷出火光,宛如,要杀人一般.
这场灾难,对于大唐来说,影响实在太大了,完全超过了李二的心里防线.
这一年来,四处的战争,国库消耗甚大,已经有些无力负担.
原本,大唐各处庄稼丰盛,长势一片大好,只待此次秋收,就可以将国库补充起来,然后,他便可以再次挥动大唐的大军,展开征战的步伐,可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山西东道,河北道南部,河南道北部,这些区域,都是大唐盛产粮食的地方,如今,这些地方遭灾最为严重,那便意味着,这一次的秋收,近乎覆没.
农业为主的时代这,整个社会,都是很脆弱的.
尤其是最下层的农户,一年的劳作下来,抛去赋税,往往没有多少余粮,一场灾难,很有可能将他们都逼上绝路.
这场蝗灾,直接导致了一年的劳作白费,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天知道,这次蝗灾过后,会有多少人生生饿死.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救灾.”
房玄龄沉声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当务之急,的确,就是救灾了.
这等大面积的灾荒,农民没有吃食,时间长了,一个不慎,很有可能引起民变.
一个强大的国家,从外部瓦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若是内部溃烂,是很可怕的事.
“朕也知道救灾,如何救呢?”
唐王心情很烦躁,看着眼前的几位重臣,大声的质问道.
救是要救,可如何救呢,这是一个问题.
大唐建国近二十年,经过唐王李二的苦心经营,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渐渐的稳定了下来,到了如今,整个大唐,算是国泰民安.
然而,去年的一场雪灾,各处府库的存粮,消耗了不少,如今一场蝗灾,开仓救民,也有些捉襟见肘了.
至于说国库之中,一年的战争消耗,更是没有富足的粮食接济各方.
太极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这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
没有了秋收的粮食,也就这些大唐的子民,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几乎都是无粮度日.
数十万子民,一年的消,这岂止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就可以囊括的.
多灾多难.
几年的南征北战,大唐开疆拓土,气势如虹,可现在,一场天灾,直接将这位 君王打到了谷底.
漫说对外扩张,眼下,就是能否度过这个难关,他的心中,都没有答案.
长安县郊。
秦怀道站在那里,地平线上,一团黄色的云雾,遮天蔽日而过,那田亩之间,金黄的麦穗,瞬间被湮没了.
方才还金黄的田亩,似乎披上了一层黄色的外套,到处蠕动的蝗虫.
耳中传来的沙沙撕咬声,让人毛骨悚然.
每一株庄稼上,都有着数只蝗虫爬在上面,农户们一年的劳作,便成了蝗虫的采食场.
顷刻时间,那一株株金黄的麦穗,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地的狼藉.
人的力量,在天灾面前,是无比弱小的.
两世为人,他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蝗灾发生,那成百上千万的蝗虫,张着翅膀在空中飞驰而过,留给人的,只有绝望.
而此时,在距离秦怀道数百里远的地方.
一名青年人关注着同样的画面.
“哈哈,正是天助我也,那个刽子手杀兄弑弟,逼父推退,这一定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青年人疯了.
站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蝗虫,疯癫的大笑着.
许久的时间,笑的快断气了,笑的泪流满面,方才停了下来.
“我看你这一次,如何翻身!”
青年人停下来,望着长安,望着皇城的方向,冷冷自语道.
青年人向着身旁的人影,低语了几句,随后,十数道人影离开了这里.
皇城内.
依旧是一片的死寂.
平日里一个个能言善语,谋略无双的文臣大佬们,都成了哑巴.
站在那里,低着头,如同做错事情的小孩子一般.
屋漏偏锋连夜雨.
长安城内外,流言斐起.
“蝗灾是上天对于德行不佳的君王,降下的惩罚.”
这样的流言,不知从何处生,但是,很快的时间,传遍了各个地方.
当这则流言传到皇城的时候,龙椅上的李二,脸色阴沉的仿佛快要滴出水来.
下方,箫瑀,房玄龄等一众大佬,也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他们都知道,这位陛下,平素里看起来宽容大度,在他的面前,做再多的激烈争吵,都不会大发雷霆.
可唯独这件事.
作为开国功勋,他们知道,这是这位陛下的逆鳞,谁碰谁死!
“秦怀道呢?将秦怀道给朕召来.”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秦怀道的身影,李二直接大声的说道.
“陛下,晋国公前些日子去往长安县了,如今,还没有回来.”
王德躬着身,小心翼翼的说道.
“给他传信,让他马上回来.”
李二不容置疑的说道.
或许,他也不知道,这一干重臣都解决不了的事情,秦怀道又能做什么,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抱着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