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感到这个建议很对,就派了文种通过吴国的大夫伯嚭的关系,向吴王传递信息,并请求求和罢战。
当然,越国的话说的很漂亮:
“吴国的大王:
我们越王,一直是对吴国有一种感恩戴德的想法,上次因为两国的边境小冲突,给吴国造成的损失,这是我们一直不安心的事情,之后,越国就严肃的处理当时的参与的人员。
现在,吴国没有体察到越王的这个忠心,盛怒之下,发兵准备消灭越国。可是我们越国,本来就是一个向吴国进贡朝拜的,类似于吴国一个城邑一样的附庸国家,有了错误和问题,吴王完全可以用鞭子教训我们。
但是现在,吴国却像是对付仇敌一样的来讨伐消灭我们,这是吴国的屈尊,也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有损于吴王的威风。
因此,我们越往勾践,坚决要求给你他一个机会,来真诚的服侍吴王,我们决定送上一个嫡亲的女儿,为吴王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再送上一个嫡亲的儿子,让他给吴王端茶倒水,跟班听令,服侍吴王;我们越国还准备每年向吴国奉献贡品,用不懈的努力,来充实吴国的仓库。
俗话说的好:狐狸埋的好东西,只能是狐狸才能挖出来,如果杀掉了狐狸,只是得到一张好皮子而已。
越国就是吴国豢养的狐狸,天下人都知道,现在吴国却要消灭越国,这难道不是没有更大的功效吗?也会让天下人都不信服。”
这个话说的太漂亮了。
吴王夫差听到这一番话,真的很是受用,浑身舒服,就准备要同意。
但是,他身边的大臣伍子胥却说:
“不行,我听说“建立好的德行,需要不断的培植才行,去除毒害的东西,最好的就是斩草除根”。
如果现在不趁着这个机会消灭越国,等着他慢慢的壮大,吴国就很难在轻易的制服他了,这个勾践很厉害,能够亲善爱民,善于施舍,越国和吴国同时居住在一块土地上,却是世代的仇敌,在这种情况下,仅是攻克,而不去占有,这就是让他继续生存下去,老天爷既然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不去加以利用,这就是违背的天意,而让敌人不断的壮大,如果是这个样子干革命,肯定是不行的。”
吴王夫差也觉着伍子胥说的很对,两下都对,听谁的?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就单独的找来伯嚭询问意见,这个伯嚭早已经接受了越国文种的贿赂,想帮着越国说好话,于是就对吴王说:
“伍子胥这个人,是明于一时之计,不通于安邦定国之道,还是希望大王能够扣押勾践,不要拘谨于众位小臣的瞎搀和,你就定了。”
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当时春秋的环境主要还是王霸为主,灭国为辅,提倡的是镇抚诸侯,成为霸主,而不是一个个的灭国,所以,吴王夫差决定不听伍子胥的建议,同意越国的和平建议。
吴国同意越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