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在范氏和中行氏联合驱逐赵氏的时候,导致了智氏、韩氏、魏氏的不满,其中智氏很有意思,他和中行氏,都是一个老祖宗,原来一个家族分家分开的同姓,原本应该很和睦,但是却成了“德比”兄弟之间的怪圈,相互斗争很厉害。
韩氏和赵氏,很好理解,他们都是从当年赵氏家族中分离出来的家族,因此与赵氏有很深的渊源。
现在他们联合起来了。
于是,这年的冬天的十一月,智文子荀跞、韩简子韩不信、魏襄子魏曼多,一起带着晋定公开始攻打范氏和中行氏。
但是,这三家也没想到被攻击的范氏和中行氏的战斗力很强,竟然没有攻打下来。
范氏和中行氏当然不能被动挨打,就想出击,准备攻打晋定公,此时晋国的大臣,以前流亡到晋国的原齐国人高强,对范氏和中行氏说:
“我说,俩位大人啊,一个人的臂膀,折断三次就能成为良医,唯独攻打国君这个事情不能干,因为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我就是现实的例子,当年攻打齐国的国君被赶到晋国的,你们不能再犯这个毛病了,我就是良医啊。
你们三家之间不和睦,随便怎样打都可以,这是臣与臣的争斗,采取任何手段,挖鼻子,抠耳朵都可以,只要是战胜他们,国君还能依附谁?肯定就是胜利者。
但是如果臣打君,这就是国家矛盾了,这不就等于把国君推到了对方的阵营之中了吗。”
高强的话很中肯,他知道,国家里面,如果单纯是家族之间的争斗,这还是局限在臣子之间的问题,国君乐得在上面进行平衡权利。但是如果攻击国君,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全国人民都会站在对立面一起对抗你,所以,高强经历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就像是胳膊折断了三次,现在他都已经明白怎样规避了,因此就劝阻这两族。
但是,范氏和中行氏二人,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就是不听好人言,非要按照他们的计划攻打带着晋君一起的另外三家,他们马上就要: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了。
现在,内斗的性质已经变了,两个家族攻打国君,这就是作乱犯上,全国的晋国人民不答应,晋定公更不答应,三家家族更是不答应。以前的龟缩在家里面的攻防战,弱的一方可以有依靠,不但有防御工事,还有和国君讲道理的机会,但这会儿是位置变了,弱的一方出了乌龟壳,来攻打强的一方了,而且是攻击国君,这不是找死吗。
果然,很快范氏和中行氏就失败了,三家顺势驱逐了这二人。
形势变化太快了,晋国原来的朝廷重要六卿中之二,竟然变成了逃犯。
鲁定公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荀寅和范吉射战败,两人逃亡到了周王室的朝歌去避难了。
清理了范氏和中行氏后,再一个好日子里面,即十二月十二日,双十二,在韩氏和魏氏的邀请下(这两个家族最早都是从赵氏的家臣,都来独立门户),赵鞅返回了晋国的首都绛城,韩、魏都是当年赵氏的故臣,所以有这个根源在里面。
于是,原来六卿中的四家重新和晋君结盟,晋国开始由原来的六卿,向着四卿转变了。
其中,发动这次政变的老大是智氏,其他的韩、魏、赵是胁从。怎么样,现在已经慢慢的看到了之后“三家分晋”的雏形了吧。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逐渐淘汰智氏的过程,智氏被淘汰后,就剩下了韩、魏、赵三家,然后就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让春秋时代,一下子进入到了战国七雄的时期。
为了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