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灵王死了,在无助的凄凉中自己结束了生命。
楚国的君王更替,总是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这似乎成为了楚国一个不便的定律。这也许是楚人在优胜略汰中,浴火重生的一个规律。不过,血腥的政治局面,并非一定会让新的政治局面一定必然的越来越强,而是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新上位的君王的能力,而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春秋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已经是江河日下,远远不能和当初兴旺的时期相比较,这就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铁腕人物的出现,才能获得短暂的喘息,或许恢复以前的复兴之梦。
现在的楚国,因为楚灵王的死亡,再一次的出现的这种状态。
首先,被观从忽悠回来后,稀里糊涂当了楚王的子干,在这几天里面,真是云山雾罩,腾云驾雾,转眼间,他的地位蹭蹭的往上冒,从一个流亡的公子,一下子就变成了新的楚王,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难道真的当了楚王,就值得这样的高兴吗?
其实,并非这样,因为这次突然的政变,只是打垮了在位的楚灵王而已,可是,楚国的其他的政治势力并没有处理干净,这就需要新楚王的胆魄和强力的手段了。
被派往楚灵王围猎地区去瓦解楚灵王的观从,顺利的归来后,就敏锐的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于是,他对还没有坐热王位的新楚王子干说:
“大王啊,现在掌握兵权的是楚国的公子弃疾,而且他也是被我们绑架造反的,开始他也不知道会有这个结果,所以就让你当了楚王。
其实,他这就是安排你当了个“替罪羊”的角色,军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中,现在,由于历史的机遇,我们成功了,如果不杀掉公子弃疾的话,即便是你得到这个国家,也是不得安宁的,还要受到祸难的。”
观从的话,其实一点也没有毛病,就是现在说这个话的时机不对,只有等子干坐稳了楚王的位子后,慢慢的树立起自己的势力,然后才能再去处理弃疾,这才是最保险的行为,否则只能是激起新的兵变。
一切政治斗争,都要掌握时机和火候,否则就是灾难。
子干很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便以很善良的口吻对观从说:“我们都是兄弟,我不忍心这样干。”
其实,子干也不知道这个观从到底是那一头的,自己是流亡回来的公子,在国内没有很大的势力,如果不小心,被别人制造了口实,恐怕被杀的就不止是自己一个人了,还有跟着一起回来的四弟子皙,所以,他很小心。
但是,观从听了这个答复后,摇摇头,说:
“别人会狠心的对待你,但是我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因为是我忽悠你回来的”。
观从知道,“参与造反”可是一个杀头的大事。尤其是,自己参与了绑架公子弃疾的事件,如果现在的新楚王不保护他,无论后续的是谁上位,都会将他杀害的,自己是没有好下场的,好在,自己父亲的仇恨报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既然这样,他也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一个很聪明的小人物出走了,离开了楚国,到外国去避难去了,真是聪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