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的恩人韩厥,看着赵武的成长,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自己也算是报答了当年,赵氏家族对自己的认可和扶持,现在他也可以帮助赵氏的后人了,韩厥鼓舞赵武说:
“谨慎警戒以成人。成人之首在于亲善人。亲善人,善人荐善人。如此,恶人就无所适从。若亲恶人,恶人再荐恶人。那么,善人便离开。人如草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戴上冠冕,就如宫室之有墙屋,只不过祛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
赵武去拜见智武子,智武子荀罃说:
“好好努力吧!孩子,成季、宣孟之后,只为大夫就是耻辱。赵衰知典章以佐文公,精通法令而最终执政;赵盾谏襄公、灵公,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怨,依然冒死进谏。你加油吧,以成子之才,宣子之忠,侍君定能成功。“
赵武拜见当年参与谋害赵氏的郤氏,即现在的郤锜时,郤氏宗主却给赵武泼上冷水:
“漂亮,是漂亮!但青壮不如老者的地方,还多得很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后面慢慢的看看吧“。之后,赵武又相继拜见郤犨、郤至,苦成叔子反问赵武:“求官之人很多,我又怎么安排你呢?“。温季更是说冷话:“如果你比不上别人,就退而求其次吧。“
可见,三郤还是对于赵武的成长有很大的忌惮的。
赵武退朝见到张老,将冠礼中的先后拜见大臣的情况转告张老。张老抚摸着赵武的肩膀说:
“听从栾伯,可使自己不断进步;听从范叔,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韩子之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那些让人丧气的话,没有什么价值。或许知伯说得对,正是先人的恩泽在庇护、滋润着你啊。“
赵武开始重新进入了晋国的政坛,虽然那时他很年轻,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公元前591年——前541年),但是受到了晋国国君的爱护和支持。
到了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随着晋国“三郤”被灭,晋厉公也被杀害,晋国一片混乱。但是重新上位的晋悼公,打破常规,在提拔帮助他上位的功臣之后。他提出:
“治国以礼”的方针。
凡曾对晋国有功的臣僚后代应受先人之功德的庇护,晋悼公连续提拔吕相、魏颉、士鲂,而作为成、宣之后的赵武,即将迎来了转机。
恰好文采卓越的魏相,英年早逝,晋悼公称赵武善文,能断大事,命其佐新军,辅彘恭子。
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赵武的人生际遇因此这次升迁而获得了巨大利益。而晋悼公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与政治韬略,率领晋国迈向了又一个辉煌。
之后,随着赵武的成长,赵武慢慢的回到了晋国的权利中心,成为了晋国的重要卿士,后来又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真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为赵氏宗族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赵文子很贤良,在诸侯中的名声很好。
尤其是,赵文子执掌了晋国的军政大事后,在对抗楚国的工作中,他能够识大局,掌控局面,避免战争,与楚国达成了第二次的弭兵之盟,为世界的和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鲁昭公元年的这次与楚国的会盟,就是重温两国弭兵的旧盟,在这次的会盟中他始终是中心人物。